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比较高剂量的川芎煎剂及高剂量的川芎嗪对后肢去负荷大鼠的影响,以筛选出抗废用性肌萎缩的较有效药物。2、研究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对后肢去负荷大鼠比目鱼肌的影响,得出川芎嗪抗废用性肌萎缩的最佳剂量。3、研究最佳剂量川芎嗪对后肢去负荷大鼠骨骼肌收缩功能及细胞内Ca2+-ATP酶活性的影响,对川芎嗪抗废用性肌萎缩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研究方法:1、以头低位45°尾部悬吊法建立大鼠废用性肌萎缩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观察川芎高剂量及不同浓度川芎嗪对大鼠骨骼肌的影响。2、使用电子刺激器(SEN.3301),PowerLab系统等仪器测定大鼠骨骼肌的收缩功能。3、利用定磷法测定大鼠骨骼肌细胞内Ca2+-ATP酶的活性。研究结果:与后肢去负荷溶媒灌胃组比较:1.川芎煎剂高剂量及川芎嗪高剂量使得SOL型肌纤维面积分别增加了33.05%(P<0.001),39.15%(P<0.001);使得Ⅰ型肌纤维向Ⅱ型肌纤维的转化分别降低了14.98%(P<0.001),18.79%(P<0.001)2.1)川芎嗪不同浓度组HLU+Tmp1、HLU+Tmp2、HLU+Tmp3、HLU+Tmp4分别使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加了39.14%(P<0.01)、18.73%(P>0.05)、11.72%(P>0.05)和8.90%(P>0.05).2.2)使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分别增加了36.66%(P<0.001)、16.05%(P<0.05)、15.93%(P>0.05)和-9.15%(P>0.05);川芎嗪不同浓度组HLU+Tmp1、HLU+Tmp2、HLU+Tmp3、HLU+Tmp4分别在Ⅰ型肌纤维向Ⅱ型肌纤维转化上抑制了18.79%(P<0.01)、14.33%(P<0.05)、13.66%(P<0.05)、1.62%(P<0.05),3.1)川芎嗪最佳剂量组HLU+TmpH组的比目鱼肌的Pt值相对提高了37.22%(P<0.001),Po值相对提高了13.03%(P>0.05),比目鱼肌TP5o、TPT、RT50、RT75均出现明显差异,分别增加了49.65%,37.55%,16.67%,9.84%差异均极其显著(P<0.001)3.2)川芎嗪最佳剂量组HLU+TmpH组的趾长伸肌的Pt值相对提高了39.58%(P<0.001),Po值相对提高了37.47%(P<0.001);HLU+TmpH的TP50、TPT、RT50、RT75分别增加了48.24%,34.10%,9.98%,6.25%差异均极其显著(P<0.01)4.1)造模后,HLU+TmpH组比目鱼肌Ca2+-ATPase活性升高25.09%(P<0.05);与CON组均有变化,HLU+W升高了17.59%(P<0.01),HLU+TmpH组升高了47.10%(P<0.001)4.2)HLU+TmpH组的趾长伸肌Ca2+-ATPase活性降低了65.28%(P<0.01)。研究结论:1、川芎嗪在对抗废用性肌萎缩的药效上优于川芎煎剂,极大程度上抑制了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使其水平接近正常对照组。2、通过不同浓度川芎嗪抗废用肌萎缩的药效关系的研究,得出最佳剂量为60mg 10ml kg-1。3、最佳剂量川芎嗪能一定程度提高骨骼肌的收缩功能。4、最佳剂量川芎嗪能一定程度提高骨骼肌肌细胞Ca2+-ATP酶活性。5、川芎嗪可能通过提高肌细胞Ca2+-ATPase活性、提高骨骼肌收缩功能以及抑制肌纤维类型转换等途径达到对抗废用性肌萎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