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畜禽养殖所产生的废液和废渣直接排入水体或者任意堆置,经过淋溶渗滤,进入地下水体,造成地下水氮污染。目前我国地下水氮污染修复水平相对落后,如何经济高效的修复治理氮污染地下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浙江省海盐县某养殖场氧化塘周边地下水的氮污染情况,开展了场地环境及微生物调查和氮污染修复工作,主要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内地下水氮污染物主要以氨氮为主,范围在0.30~463.96mg/L之间,呈现了较强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地下水硝氮浓度较低,普遍小于10 mg/L;同时,场地内总有机碳较高,最高可达250.06 mg/L,而且呈现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地下水pH范围为7-8,呈弱碱性;电导率范围为0.65~2.51ms/cm。根据PCA分析结果,理化因子中主因子为氨氮和硝氮,并且可以将场地划分为3个Clusters,分别是靠近No.1氧化塘的Cluster Ⅰ、远离氧化塘的场地东南区域ClusterⅡ、靠近No.2氧化塘的Cluster Ⅲ,氮素浓度分布Cluster Ⅲ> Cluster Ⅰ> Cluster Ⅰ;碳氮比分布Cluster Ⅰ> Cluster Ⅱ> Cluster Ⅲ; pH分布Cluster Ⅱ> Cluster Ⅲ> Cluster Ⅰ;电导率分布Cluster Ⅲ> Cluster Ⅰ> Cluster Ⅰ;温度无明显分布规律。(2)通过调查场地内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发现,场地内氮代谢微生物以氨氧化细菌、亚硝酸盐还原菌、氧化亚氮还原菌等为主,数量关系为氨氧化细菌>亚硝酸盐还原菌>氧化亚氮还原菌,场地优势种为变形菌的β亚纲。根据PCA结果划分场地后可以得到,各类氮代谢细菌的数量都是Cluster Ⅲ>Cluster Ⅱ>Cluster Ⅰ。氨氮、硝氮和各类氮代谢细菌之间都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除此之外,亚硝酸盐还原菌量和总有机碳浓度及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氧化亚氮还原菌量和总有机碳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体来说,呈现污染越严重,微生物多样性越低的现象。(3)用包埋脱氮菌液的麸皮与木屑混合,形成有机质层,代替多介质层处理系统(MSL)系统中的土壤层,对MSL系统进行改良。系统的运行结果表明,在运行初期,系统的沸石层的强吸附作用使得地下水氮素基本被完全去除;长期运行后,吸附作用达到平衡,而地下水氮素仍在进一步去除,说明此时依靠有机质层上氮代谢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完成脱氮作用。根据分子生物学手段(qPCR和高通量测序)及扫描电镜(SEM)鉴定等方法,初步研究了系统经过运行后有机质层上的生物膜的微生物结构。结果显示有机质层生物膜上存在的主要氮代谢微生物类型有氨氧化细菌、氧化亚氮还原菌和氨氧化古菌,微生物优势种为变形菌门β亚纲,SEM结果显示细菌形态主要是球菌和杆菌等。系统长期运行的末期,最终出水氨氮浓度小于5mg/L,氨氮去除率大于90%,对高浓度氨氮污水实现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同时硝氮浓度较高,约为80mg/L,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系统内缺乏适合反硝化的良好厌氧环境和反硝化关键微生物亚硝酸盐还原菌,具体原因仍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