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国民素质,关系到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前途和基础,乃至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个学校能否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只有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想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必须通过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素质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之下,对农村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要求,乡镇中小学教师队伍出现了严重不适应的状况。 本文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对Z县的教育概况及问卷调查样本做了简单的介绍,结合整理得来的数据对教师的基本情况、收入情况、业务素质、工作态度以及流失现象等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出,队伍整体效能难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较差,无法适应新课改要求;教师收入较低,生存状况让人担忧;教师工作态度消极,队伍缺乏稳定性等方面。并且探讨了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相关政策和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目标偏离”现象;乡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的局限性;教师培训支持不足以及教师缺乏职业归属感等。然后结合乡镇学校教师队伍职业特点和教学实际简单概括了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需求预测、结构优化、专业化、本土化、职业认同的基本准则。最后针对当地教师队伍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准则,认为加强Z县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三方面齐心协力。作为政府要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深化教师队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学校要改善教师评价制度,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乡镇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包含的内容也比较多样,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期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促进Z县乡镇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序发展,进而提升当地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