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倾层状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地震动力响应及失稳破坏机理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indsw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汶川地震引发的大量滑坡给灾区群众带来了一场巨大灾难,造成极其惨烈的伤亡与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根据调查,汶川地震触发岩质滑坡的地质条件共性是,山体呈层状碎裂结构特征,坡体节理非常发育,尤其是顺倾层状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极易触发滑坡灾害,因此,对顺倾层状碎裂结构岩质边坡的研究任务十分紧迫,意义重大。本文以顺倾层状碎裂结构岩质边坡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地震动力响应规律与失稳破坏机理的课题,结合振动台试验、理论研究、数值模拟三种研究手段,以映秀-卧龙公路K24滑坡工程为例,对顺倾层状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处于不同结构面强度时的地震动力响应规律、失稳破坏机理及破坏模式特征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内容及意义如下:(1)以映秀-卧龙公路K24滑坡工程实例为原型边坡,设计了三种不同结构面强度参数的岩质边坡物理模型,并制定对应的振动台试验方案,包括确定模型材料最优配合比,模型的边界条件,试验相关设备以及测试系统布置,边坡模型设计,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地震输入波的选用,模型的吊装运送等,采集内容包括边坡模型各监测点的加速度时程数据、边坡破坏影像等。(2)对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并分析,重点研究了结构面强度对边坡水平与垂直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模型的水平动力响应特征具有明显的趋高趋表效应;结构面强度对水平动力响应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微震作用下,水平PGA放大系数随坡体结构面强度的减弱而增大,在中震和强震作用下,水平PGA放大系数随坡体结构面强度的减弱而降低;垂直PGA放大系数与输入波振幅的相关性随结构面强度增大而增大。(3)根据振动台模型破坏现象,归纳总结出两种破坏模式:“裂纹扩展-整体滑动破坏模式”和“裂纹扩展-整体溃散破坏模式”,综合两种破坏模式分析得到,坡体结构面强度能够对边坡破坏模式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坡体结构面强度越强,边坡破坏形态以更为刚性的整体脱离母岩,从而形成阶型破坏面;坡体结构面强度越弱,边坡越容易失稳,破坏形态以拟流态的形式溃散,形成更为缓平广阔的新坡面。(4)基于断裂力学原理与弹性力学理论对顺倾层状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破坏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分析了起始裂纹扩展的几何条件和应力条件,推导出最危险起始裂纹角的计算公式,在对断裂面进行简化的基础上,推导出水平地震作用下滑坡后缘裂纹扩展的地震临界加速度计算公式,并基于滑坡后缘断裂带完全贯通的条件下,考虑临床弹冲效应、峰残强降效应和波动震荡效应对顺倾层状岩质边坡破坏的作用,并利用启动速度理论公式对东河口滑坡与K24滑坡启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5)利用UDEC对K24滑坡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重点研究结构面强度对边坡的加速度、速度以及位移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即将达到坡顶的高程段中,结构面强度越低,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的PGA放大系数增长速度越快。当法向刚度与切向刚度均降低到2GPa·m-1后,滑坡启动速度与坡面永久位移剧烈增大。并归纳了映秀-卧龙公路K24滑坡的在不同结构面强度下的两种破坏模式:“坡面初始位移-水平地面碎裂-坡脚翘起破坏-滑体倾倒破坏模式”与“坡面初始位移-水平地面振飞-坡脚挤压破坏-滑体溃散破坏模式”。(6)研究成果揭示了结构面强度变化给顺倾层状碎裂结构岩质边坡的振动带来的影响作用,由此,能够根据地震频发地区因各种因素导致岩质边坡结构面强度下降,科学合理地预测碎裂结构岩质边坡的振动变化趋势以及可能产生的滑坡破坏模式,例如,针对滑坡隐患区的密切监测,除了位移监测以外,还可以通过原位转孔取芯,在室内测试地层间的结构面强度,建立结构面强度变化曲线,再结合本文研究成果,能够大致预测出边坡的振动变化趋势,从而实现对地震频发地区制定合理的滑坡预警、人员疏散方案以及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的指导。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广泛开展,许多城市都采用多种措施,实施了河流综合整治工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目前关于城市河流综合整治工程治理效果的后评价还少见报道。开展河流综合整治工程治理效果后评价及水质调控方案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综合整治工程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和不同治理措施对于污染负荷削减的贡献,而且对于实现河流的长治久清、智慧化维护管理具有启示作用。论文选取主城区某河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其整治工
对于分段不连续映射的研究目前有许多没有触及的地方,本文主要研究分段不连续映射的动力学行为,旨在帮助人们了解金融市场的内生变化并丰富动力学的知识内容.在第一章中我们首先对本文研究背景以及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说明,然后叙述本文需要用的一些定义,最后给出本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我们介绍本文要研究的模型的归结过程.第三章我们分析了一个金融市场的n维不连续映射模型,根据Dutta应用的方法,对金融市场的n维不连续
随着机器人作业空间的复杂化,四足机器人凭借良好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可以代替传统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的地图上作业。自主路径规划能力是评价四足机器人智能程度的指标,所以路径规划算法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常见的路径规划算法只适用于环境信息已知的情况下,但实际应用中的环境信息往往是未知的,路径规划算法需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环境。为了提高四足机器人的智能性,让其准确安全地到达指定位置,本文提出了基于
风能是我国未来数年内最有前景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风力发电机组非常复杂且造价昂贵,随着风电产业的发展,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面临着挑战,有必要通过仿真分析的方法指导设计工作。因此,研究风力发电机组仿真分析技术,通过对影响载荷的主导工况的分析,探索降载优化控制策略,以确保风力发电机组安全高效的运行。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GH Bladed软件,设计开发一体化仿真系统,包括通过MATLAB编写的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克服了拉曼散射的缺陷,具有痕量、无损、快速、指纹式识别等优势,在生物分析、医学检验、食品安全检测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备受关注。本文基于SERS的优势,结合分子印迹技术和免疫反应的选择性识别功能以及磁性纳米颗粒易于分离富集的特点,构建了多个磁性SERS传感器,并成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近年来,在利差收窄、互联网金融崛起以及资本约束背景下,商业银行依靠传统利息业务为主的经营方式难以为继。为了增加收入来源,商业银行开始注重非利息业务的发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已达到21.93%。非利息收入虽然能丰富银行收入来源,同时也能通过和利息收入的资产组合效果分散银行风险,但是新的发展机遇往往伴随着新风险,商业银行在发展非利息业务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复杂风险。在这
龙卷风是一类极具破坏力的自然气象灾害,它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伤亡和损失。近年来,伴随着各地列车数量激增、铁路网络扩展和列车提速,龙卷风袭击列车的危险性正逐年上升。目前,风工程中对列车在龙卷风下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蒙特卡洛模拟为基础,建立龙卷风影响下列车倾覆概率分析方法。该方法依据已有的气象资料,统计得到:龙卷风发生位置、时间和方向服从均匀分布;年发生数量服从负二项分布;强
随着工业的发展,CO2大量排放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一直是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CO2催化加氢制甲醇是实现CO2资源化较为优越的途径,甲醇不仅是重要的燃料,也是化工合成的基础原料。传统的Cu/Zn O/Al2O3工业催化剂,甲醇选择性较低,反应稳定性差。因此,设计和开发高效转化CO2并选择性合成甲醇的催化剂是研究的重点。本论文通过在ZIF-67、ZIF-8
脂质在生物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作为生命活动的能量储备场所、组成膜系统、调控细胞的信号通路等。同时,作为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脂质在不同的食品中的组成差异很大,影响着食品的品质以及营养价值。因此,运用准确高效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分析脂质,对于了解食品成分、品质判别、掺假鉴别、产地溯源和食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首先运用脂质组学方法分别对不同豆类卵磷脂以及蛋黄中的磷脂进行检测,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对
红/近红外发射(R/NIR)(620~900 nm),由于能量低,组织穿透性好,成像信噪比高等诸多优势,引起了研究者们广泛关注,具有这一性质的材料已在生物成像领域大放异彩。同时,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荧光成像材料,由于高的发光效率,优异的光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纳米尺寸效应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因此,开发出红/近红外发射+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纳米探针显得十分有意义。可能是因为这种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