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和LiFePO<,4>的制备与性能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q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首先采用机械化学法及后续热处理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尖晶石锂锰氧化物并对其进行了掺锂与掺铁的研究,然后采用低温共沉淀法合成了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并对其进行了掺碳改性的探索性研究。 在机械化学法合成锂锰氧化物过程中,探讨了锰源对锂锰氧化物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EMD为锰源得到的产物具有最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1.44mAWg,循环7次后比容量为129.23mAh/g;而以.Mn<,2>O<,3>为锰源合成的产物则具有标准八面体外形。开展了以Mn<,3>O<,4>和Li<,2>CO<,3>为原料制备LiMn<,2>O<,4>的研究,研究了热处理制度、掺锂、掺铁对产物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的热处理制度为800℃下热处理6小时。掺锂、掺铁后产物的比容量有所下降,但循环性能有所提高。综合考虑比容量和循环性能,掺锂样品中以Li<,1.02>Mn<,198>O<,4>性能较佳;掺铁样品中以Li<,1.02>Fe<,0.06>Mn<,1.94>O<,4>性能较佳,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8.24mAreg,循环1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1%。 以(NH<,4>)<,2>Fe(SO<,4>)<,2>·6H<,2>O、LiOH·H<,2>O和H<,3>PO<,4>为原料采用低温共沉淀法制备的LiFePO<,4>前驱体结构不稳定,前驱体的洗涤与否对最终产物的物相组成有重要影响。在对不同共沉淀条件下合成的样品进行XRD分析后的出适宜的合成条件为水浴温度不小于60℃,反应时间不少于30分钟,锂用量为理论量的2.9-3.0倍,起始料液浓度(以Li<+>计)以0.3mol/L为宜。合成的典型样品具有不规则的球状外形,颗粒均匀性良好,但有一定的团聚,样品的D50值为0.75/μn,粒度较细。 在对合成的橄榄石材料进行电性能测试后发现,合成的样品具有约3.5V的充电电压平台和约3.4V的稳定放电电压平台。当锂用量为2.9时,产物在室温下的首次放电容量最高为123.5mAh/g,且相对其他锂用量样品而言具有更稳定的循环性能。随着起始料液浓度的升高,产物的放电容量和循环都逐渐下降,适宜的料液浓度(以Li<+>计)为0.3mol/L。适宜的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0分钟。在对前驱体进行不同制度的热处理后发现,700℃下热处理5小时后的产物具有相对较高的比容量,放电效率以及稳定性能。此外,还开展了LiFePO<,4>的掺碳改性研究,亦取得良好进展。
其他文献
在中职学校中,机械专业是中职学生的必修课,并且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现阶段我们国家在制造业方面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想要提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就一定要加强对中
随着钢铁工业生产的进步,炼铁和炼钢工艺均对铁水硅含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降低高炉铁水硅含量不仅是高炉的冶炼方向,也是现代炼钢工艺的必然要求。南京钢铁集团公司高炉
本文探讨了WebitOS中TCP相关任务的互斥问题。WebitOS是一个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其内核是一个基于静态优先级的抢占式实时内核。要使其与Internet互联的关键是实现TCP/IP协议
CuCr合金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真空断路器触头材料.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CuCr合金的性能取决于其显微结构,CuCr合金的显微组织细化、成分均匀化能大幅度提
本文就就现行的模式识别领域进行了相关的调研了解,尝试将表现不俗的人工神经网络用于人工味觉识别。本文发现BP网络能成功地进行人工味觉的模式识别,并达到较高的识别效果和较
随着铝材加工厂越来越多的建立,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含AI(OH)凝胶废渣由于至今还无法有效地大规模的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而且对资源也是极大的浪费。因
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经济预测分析模型的历史演变和流行的几种经济模型的特点、用途。通过分析、比较、研究,认为对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预测,无论是工业
本研究论文详细地综述了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并以LiMnPO_4正极材料为研究目标,采用TG/DTA、XRD、SEM、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恒电位阶跃等手段,对材料系统地进行了合成工艺、结构表征、材料改性、电化学性能以及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 结合掺碳并对原料和中间产物进行球磨,采用高温固相法在500~650℃合成出了LiMnPO_4纯相。其中600℃烧结24h合成的LiMn
本文叙述了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的设计方法及其典型的设计流程,并对VHDL(VeryHig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