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虫乙酯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及其凝胶微球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研究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虫乙酯2011年引入我国,是唯一一种双向内吸传导性杀虫剂,主要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国内对其环境行为研究较少,因此开展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地带螺虫乙酯的环境行为研究,对于螺虫乙酯在我国安全使用很有必要。本论文选取了代表性的几种土壤,开展了螺虫乙酯检测方法的建立、淋溶风险、吸附-解吸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探讨了可能的机理;同时制备了四种螺虫乙酯凝胶微球,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螺虫乙酯凝胶微球与标准品在代表性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建立了液质联用仪检测土壤中螺虫乙酯的方法。螺虫乙酯标准曲线方程为:Y=6545.27653C+63159.78986,R2=0.999,平均回收率为 83.7%~105%,变异系数为2.61%~7.95%。2.用薄层色谱法研究了螺虫乙酯在土壤中的淋溶特性,结果显示,螺虫乙酯在草甸黑土中不移动,在紫色土、潴育水稻土、砖红壤中不易移动,淋溶风险较小。3.研究了螺虫乙酯在四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在水相中的初始浓度与吸附平衡时间正相关,与吸附率负相关;吸附平衡时螺虫乙酯在四种土壤中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草甸黑土>紫色土>砖红壤>潴育水稻土;螺虫乙酯在四种土壤中的吸附速控步骤可能是化学吸附,吸附行为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根据吸附常数k1确定螺虫乙酯在四种土壤中迁移风险顺序为:草甸黑土<紫色土<潴育水稻土<砖红壤;螺虫乙酯在四种土壤中的等温吸附和解吸行为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解吸速率大于吸附速率,有负滞后效应。4.研究了螺虫乙酯在四种土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土壤对螺虫乙酯的吸持能力下降;(2)螺虫乙酯在潴育水稻土和紫色土中的吸附量随pH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H值对螺虫乙酯在草甸黑土中的吸附行为影响不大,对螺虫乙酯在四种土壤中的解吸行为影响不明显;(3)添加了胡敏酸的潴育水稻土对螺虫乙酯吸附能力明显增强,解吸速率降低;(4)四种土壤添加了表面活性剂之后对螺虫乙酯的吸附能力明显下降;(5)四种影响因素下,螺虫乙酯解吸速率大于吸附速率,有负滞后效应。5.采用挤出外源凝胶法,制备了四种螺虫乙酯凝胶微球,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氯化钙中添加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中添加淀粉后,凝胶微球的包覆率和载药率都有提高。控制螺虫乙酯凝胶微球溶胀速率的主要步骤为凝胶微球内部分子力减弱,分子链变松弛的过程。四种螺虫乙酯凝胶微球均有缓释效果,释放机理以Fick扩散为主,释放模型与Logistic模型最接近。凝胶微球对pH表现敏感。6.研究了螺虫乙酯凝胶微球与标准品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螺虫乙酯标准品和凝胶微球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土壤类型和剂型对螺虫乙酯半衰期影响较大,凝胶微球剂半衰期比标准品长,施药量大小对半衰期几乎无影响。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由于环境破坏及人工定向选择等原因海洋双壳贝类种质衰退现象日益严重,双壳贝类种质复壮、保存等工作迫在眉睫,建立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对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马氏珠母贝和华贵栉孔扇贝为研究对象,对精子游泳运动特征、体外激活条件、低温短期保藏和超低温长期储存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推动发展马氏珠母贝和华贵栉孔扇贝遗传育种、种质保存、人工繁殖技术,助推中国海洋生物种质库的建立及利用。1.马氏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