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3D混凝土打印的双螺旋路径规划算法研究与施工作业系统搭建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pgre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D混凝土打印技术无需建筑模板,可打破传统建筑设计限制,且具有自动高效、节约环保等优势。因此该技术逐渐成为土木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建筑行业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目前3D混凝土打印存在构件成形质量难以控制的关键问题亟需解决,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阶段国内外研究者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主要聚焦于两大方面,分别为打印硬件设备的研发和施工工艺过程的改进。本文从改进打印工艺过程的角度切入,设计了一种双螺旋路径规划算法,可提高3D混凝土打印构件的成形质量。进一步搭建了施工作业系统,以控制混凝土打印过程,提高打印成功率。BIM技术贯穿于建筑施工的整个生命周期,但BIM模型缺乏打印信息,难以推广到3D混凝土打印领域。为拓展BIM模型信息,本文参照BIM技术底层IFC类框架,丰富机械臂族且添加了打印路径施工信息。为验证该扩展的可用性,进一步基于Revit平台开发了构件打印信息提取插件。以建筑模型花坛台为对象演示插件的使用效果,并将获取的打印信息用于后续实验。现今混凝土打印主要沿用传统树脂打印的路径规划算法,该算法未考虑混凝土特有的大尺寸成形和物料流变特性,直接使用会出现构件填充不实和欠过填充问题。基于混凝土理想打印路径应具有准确、充分、连续且平滑的特征,本文创建了评价路径规划算法的定量数学模型。进一步设计了一种针对混凝土打印的双螺旋路径规划算法,并通过打印对比实验证明了算法能有效提高构件成形质量。对上述打印过程仿真,分析机械臂笛卡尔空间与关节空间的加速度曲线,验证了该算法能大幅减小机械臂震动。建筑构件打印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混凝土材料,且打印过程需要结构支撑物辅助。为避免材料浪费和支撑物失效导致打印失败,本文研发了打印过程仿真平台。施工前对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检查算法规划路径的合理性,确保打印质量,提高打印成功率。此外,为了应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确保打印成功,进一步研发了施工反馈控制平台,平台实时视频反馈现场打印情况,并具有远程手动控制功能,以适应如抹缝等难以路径规划的特殊任务场景。
其他文献
近年来,氨氮废水排放量逐渐增多,浓度日趋上升、成分复杂多变。氮排放量加剧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水质逐渐恶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而传统的物理、化学等脱氮方法由于经济成本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因此,生物脱氮技术备受关注,而寡营养脱氮菌能够在营养物质贫乏的条件下实现对氨氮的去除,对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氨氮微污染水体中筛选出一株寡营养异养硝化的菌株,其正常生长所
对于水面船舶和水下潜航器来说,螺旋桨空泡效应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为其对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其危害主要集中在噪声、振动、剥蚀三方面。并且这三方面都跟空泡效应产生的气泡有关,因此如果能尽快诱使气泡在还未形成大气泡产生溃灭前使其加速浮出水面,就可以通过降低气泡在螺旋桨附近溃灭的几率来减小甚至抑制空泡效应危害。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和实践在螺旋桨附近开设喷气孔形成气泡幕来诱使空泡效应提
强度、相位、偏振和波长是光束的基本参量。与光强相比,光束的偏振和相位参量包含了更加丰富的信息,实现光束多参量测量对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的偏振和相位探测方法大多有着光路复杂、功能单一的缺陷,无法满足现代光学探测系统的集成化、小型化的发展要求。近年发展起来的超表面光学器件,以其轻薄、小型化的特点,为光束多参量测量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论文基于超表面透镜阵列设计了一套光束多参量测量
Liouville Strum-反问题一直是数学物理的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通过研究Liouville Strum-方程及薛定谔方程的性质,考虑Liouville Strum-方程在半直线上的逆散射问题,把单个方程转化为方程组,利用矩阵薛定谔算子理论的知识给出了利用散射矩阵、特征值及规范化系数矩阵来重建位势的方法步骤结果,之后又应用到三维径向方程形式中,证明出在半直线上是可以只利用反射系数来重构位势的
数字经济政策是政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与制造业企业创新的重要工具。利用中国2012—201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政策适宜性供给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创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政策适宜性供给的创新激励效应在高技术企业、中部地区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的样本中更显著。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政策适宜性供给通过促进分工深化、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以及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
非均相催化剂催化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以及4-硝基苯酚还原反应已经获得了广泛的研究。然而,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制备催化剂所需的反应条件苛刻、催化剂合成路线冗长、反应溶剂有毒有害以及催化剂循环性能低、高的金属流失、反应活性低、反应需要惰性气体保护等问题。从实际应用、经济以及环保角度出发,开发廉价、合成方法简便、高活性和强稳定性的非均相催化剂显得极其必要,其中
随着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工业视觉检测领域,对深度学习方法的研究热度逐渐超过了传统图像处理方法。由于工业检测精度要求高,现在大部分使用深度学习完成工业视觉检测任务仍旧采用监督学习方法,这需要大量标注数据进行网络训练。目前,图像自动标注算法多为对自然图像的语义理解的研究,不适用于工业图像标注领域。工业图像的标注仍然采用人工标注的方法,不但标注时间长、成本高,而且标签存在人的主观噪声。本
自激光发明以来,以多普勒测速技术为代表的光学测量技术蓬勃发展,已然成为目前速度感知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早先,人们对多普勒效应的研究中,主要关注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发生线性的平移相对运动时波的频率变化。近些年来,随着对光场物理维度的探索,人们发现利用相位螺旋分布的光场,能产生一种与物体横向的旋转运动相关联的光频率变化,即旋转多普勒效应。基于旋转多普勒效应发展出旋转多普勒测速技术,为角速度测量研究开辟了
热超构材料是自2008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材料,展现出了许多超越传统材料的热学功能和性质,自诞生之初就吸引了广泛关注。热超构材料可打破热流各向同性扩散的天性,实现针对热流大小和方向的定向调控,设计许多新奇的热学功能和器件,在热管理、传热强化、热能收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当前热超构器件种类还不够完善,功能不够全面的问题,本文在拓展热超构信息器件,探索自适应热伪装装置和热超构材料探测方法方面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分子成像设备,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学研究中。而PET成像过程中常常存在会影响PET成像质量的复杂物理因素,所以精确的系统响应建模对图像重建算法的成像质量具有关键的作用。分辨率建模是一种精确的系统响应建模方法,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课题。分辨率建模可以分为投影域分辨率建模和图像域分辨率建模两种形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