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能力培养”是语文科的设科之本,当今全球化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则对“语言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质量却引人忧虑。为此,本研究以“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从与个体语言能力发展密切相关的言语行为这一角度切入,全面审视语文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现存问题,反思问题成因,进而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路径,为当前语文教学实践提供有益指导。语言能力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言语主体由内而外、从输入到输出的言语行为品质及其效应的综合水平。汲取言语行为理论精髓并借鉴信息加工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将言语活动视为一个言语信息“输入——内化——输出”的过程,按言语信息对言语主体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的不同作用,将言语行为划分为内语用和外语用两种类型;按言语信息的不同流向,将外语用进一步划分为输入性语用和输出性语用。在偏狭语言观、指令型课程范式、应试教育的综合作用下,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能力培养出现了输入性语用“平面接受”、输出性语用“同质再现”、内语用“空间狭隘”“时间不充分”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的系列偏差。基于语用观分析,语言以“语用”为本,个体语言能力的发展实质是内语用能力和输出性语言能力的不断提升。然而,个体语言能力呈阶段性发展,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能力培养应在阶段目标重心归正的指导下,突破指令型教学范式、应试教育的外在束缚,推进教学实践的整体变革。具体而言,在基础阶段,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能力培养应以输入性语言能力培养为主,通过开展言语实践、创设开放平台,释放学生的思维空间,以唤醒学生的表达意识,同时有效联动课外、推动广泛阅读,为输出性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基;到了发展阶段,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能力培养应逐步转换到以输出性语言能力培养为主,通过组织多元对话、倡导独立评论、激活理性思维、广开提升路径,逐渐引领学生自觉优化表达力,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炼就卓越的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