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杂苝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cheng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杂苝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萘并[1,2,3-de]苯并吡喃-2,7-二酮骨架结构的新型有机杂环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光学性质,如海洋天然产物灰绿霉素(Aspergiolide)、双香豆素等,可用于合成新型抗肿瘤药物,激光染料、荧光增白剂、荧光探针及非线性光学材料等,因此该类骨架结构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氧杂苝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成功合成了不同结构类型的目标化合物,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对该类骨架结构化合物在药物和荧光方面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1-乙酰氧基蒽醌为原料,碳酸钾为碱,与不同β-酮酸酯类化合物在二甲亚砜中经Knoevenagel缩环反应合成了12种氧杂苝酮类化合物,最高收率可达85%,所有化合物经核磁共振(NMR)、液相色谱-质谱(LC-MS)/高分辨质谱(HRMS)、X-ray单晶衍射进行了结构表征,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一步验证了反应机理。(2)以1-羟基蒽醌为原料,丙基磷酸酐(T3P)作为促进剂,三乙胺为碱,与β-酮酸酯类化合物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碱、溶剂和反应物物质的量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通过条件的优化合成了16种氧杂苝酮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经核磁共振(NMR)、液相色谱-质谱(LC-MS)/高分辨质谱(HRMS)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控制性实验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一类带立方源项的Keller-Segel模型在齐次Neumann初边值问题下时变解的整体性态.证明了整体解的存在性及一致有界性;在比率b_2-2+4b_1b_3/χ适当大的情况下,证得该模
唾液淀粉酶是消化酶之一,人的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它可使淀粉分解,转变成麦芽糖。有人研究有关脾气虚证以唾液淀粉酶活性作为一项指标。陈皮具有健脾和胃燥湿化痰之功效。本
针对2016年高考试题中的变压器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得出试题大都以口字形理想变压器为主要栽体,电磁感应、交流电、电路规律、动态变化等知识成为一部分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障碍。
本文针对线性比式和优化问题提出一个完全多项式时间近似算法,该算法主要利用原问题的等价问题及网格结点参数获得有限个与结点参数相关的线性规划问题,通过求解这些线性规划
在本文中,我们考虑一类具有非标准增长条件的多重耦合热传导方程组的齐次第一初边值问题.首先,我们研究古典解的存在唯一性,其次,我们讨论了解的爆破指标和解的整体存在性质,
<正>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切实关注学生的实际体验,而是自顾自地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感觉来进行教学,这样的课堂必然是单调且缺乏生机的。为此,笔者认为高中化学教师要关注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及去甲肾上腺素(NA)水平与儿童直立不耐受(O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因晕厥或晕厥先兆症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