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奶牛典型护身行为识别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iujun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牛的规模化集中养殖导致粪尿过度集中,孳生了大量的有害双翅目昆虫,它们侵袭奶牛时引起奶牛应激,奶牛会表现出摆尾、甩头及踢腿等防御性护身行为,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水平产生极大的危害,且不同气质类型的奶牛其护身行为存在个体差异,因此,研究奶牛的护身行为,对研究双翅目昆虫侵袭对奶牛生理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养殖环境评价及奶牛的气质选育都很有意义。目前对奶牛护身行为的研究大都是通过人工观察的方式来进行,不仅工作强度大、主观性强,而且准确度也低。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奶牛典型护身行为的智能识别方法,可实现无接触、准确无应激的检测识别奶牛护身行为。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为解决奶牛身体颜色复杂且与背景区分度低以及护身行为瞬时性、突发性带来的检测难题,本文提出了基于Shi-Tomasi角点检测改进的特征点检测算法,可在有效减少非目标区域特征点数量的同时,准确检测到奶牛护身行为部位的特征点,从而大大降低计算复杂度;提出了基于金字塔Lucas-Kanade光流法改进的奶牛护身行为跟踪算法,利用奶牛身体特征参数优化包围盒条件约束,实现摆尾、踢腿和甩头三种不同奶牛护身行为的有效跟踪,满足了奶牛护身行为识别系统准确性的要求。(2)本文通过对摆尾、踢腿和甩头三种奶牛护身行为的特征向量深入分析研究,提取了旋转角度、移动距离、垂直位移、水平位移和包围盒的面积、高宽比等9维特征向量,研究分析了每一类特征向量的相关性和特异性。利用三种典型护身行为的随机样本数据建立了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可实现准确的分类识别效果。(3)本文开发的奶牛护身行为智能识别系统以奶牛身体的细节部位作为跟踪目标,采用改进的角点检测和光流跟踪算法,跟踪检测奶牛的护身行为,提取奶牛护身行为的典型特征向量,以机器学习理论为基础,研究建立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利用奶牛护身行为动作的时间连续特性,实现奶牛摆尾、踢腿、甩头三种典型护身行为的非交互式自动识别。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识别效果对比,经分析本文建立的循环神经网分类器模型准确率达98.4%。通过与人工经验对比,系统识别准确率在[0.88,1],召回率在[0.87,1]。该方法可以避免因奶牛身体晃动、背景细微的变动和摄像机的抖动带来的误检,还可以适应遮挡环境下的护身行为动作检测,具有较好的健壮性,为实现奶牛护身行为数字化、智能化分析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本试验通过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艾蒿醇提物(Artemisia argyi alcohol extract,AAAE)对肉仔鸡生长、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第一部分:艾蒿醇提物对肉仔鸡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选择240只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按照初始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包括6个重复,每
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是一种近年来在内蒙古草原上猖獗成灾的新害虫,主要危害沙葱Allium mongolium、多根葱A.polyrhizum、野韭A.ramosum等葱属植物,不仅给草原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造成草原退化,严重威胁我国北方生态安全。滞育是昆虫为了躲避不利的环境条件并确保种群延续的适应性策略,目前关于昆虫滞育调控的生理生化及生态学机理已有深入的了解,而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一种可感染猪、牛、羊等家畜,犬猫等宠物,家兔、狐、貉、水貂等毛皮动物和野生动物,以引起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等主要临床症状的疱疹病毒。该病毒可感染各年龄段的猪群,主要造成种猪繁殖障碍、仔猪发生神经系统和呼吸道症状。自2011年PRV变异株出现以来,导致Bartha-K61等传统疫苗的保护力有所降低,我国多个地区已免疫PRV疫苗
超微弱发光(Ultraweak luminescence,UWL)在植物上的研究刚刚起步,对其产生的来源和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以欧李(Cerasus humilis)为试验材料,对盐胁迫和光胁迫两种调控方式下欧李叶片的叶绿素(Chlorophyll,Chl)代谢、光系统活性、光合性能、叶绿体结构等叶绿体功能的变化规律及UWL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解析Chl代谢、光系统活性及叶绿体与UWL发生的关系,
草原退化指标地物的识别与统计是草地生态监测的重要基础环节,是草原退化程度分级的重要量化参数,也是制定草原生态恢复方案的重要依据。近半个世纪以来,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地球生态系统遇到了严峻挑战,全球逾34%的陆地生态系统已处于荒漠化进程的不同阶段。草地生态系统由于群落结构简单是最易受荒漠化影响的生态景观。如今草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荒漠化的主体和沙尘暴主要发源地之一,已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当地
日光温室是满足冬季作物生产的重要农业设施,不仅能够解决我国北方冬季新鲜蔬菜水果供应少而难的问题,同时能够利用太阳能作为驱动温室生产的能量来源,降低能耗甚至是零能耗,为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带来了巨大效益。内蒙古地处我国北疆,光照充足,是发展日光温室产业的理想区域之一。但是,往往也要面临冬季高寒风冽的气候问题。传统日光温室常采用保温被外覆盖方式进行温室保温,但是外保温被很容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影响,保温被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源与汇,在区域和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森林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土壤碳循环,尤其是森林土壤碳库源/汇功能转换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对估算区域碳收支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森林经营措施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为精准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寒温带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变化趋势及其潜力,本研究以大兴安岭林区为研究区,以兴安落叶松林为主要
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是以块茎为主要产品器官的药食同源性植物,块茎的大小和品质直接影响山药产量和经济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对山药的产量和品质要求也在逐年增高。淀粉是山药块茎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山药产量品质育种的重要指标之一,淀粉合成与降解影响着山药块茎的生长发育,且淀粉含量直接决定块茎的品质。因此,开展山药块茎发育及淀粉积累相关基因的挖掘,对
乳腺炎不仅指乳腺组织局部炎症,还包括乳头、腺泡、乳导管等多种乳房生理解剖结构的炎症反应。动物医学将乳腺炎定义为由病原感染乳房引起的炎症反应;而人类医学将非病原感染引起的乳腺炎症反应也纳入其中。乳腺炎不仅是人类的常见疾病,并对其他多种哺乳动物也有巨大的威胁。其中奶牛乳腺炎是目前影响最大的疾病之一,对奶牛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微生物感染是引起乳腺炎的主要病因,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St
黄瓜枯萎病(Cucumber fusarium wilt)是黄瓜生产上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土传病害,具有毁灭性,其病原菌能以枯萎孢子的状态在土壤中生存多年,一直是制约黄瓜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策略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缺少既便捷环保又有效的防治方法。本课题组多年研究表明,西芹鲜根及根际土不同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化感抑制作用,对黄瓜枯萎病具有诱导抗性,且已研究到了六次层析物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