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复杂度毫米波大规模MIMO协作通信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5G网络以及未来B5G/6G网络中,将采用毫米波频段提供的超大带宽满足其网络容量需求。然而,毫米波严重的路径损耗导致系统传输距离有限。利用大规模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天线进行波束成形提高增益,可以有效抵抗高路径损耗带来的影响。同时,结合中继协作传输技术可进一步增加通信传输距离。虽然毫米波大规模MIMO联合中继协作传输技术能够为未来无线通信需求提供有效支撑,但受限于当前器件工艺水平,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面临着高复杂度、功耗和成本等挑战,严重阻碍了系统的实用化进程。为应对上述挑战,模数混合阵列架构与低精度量化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ADC)/数模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s,DAC)收发机等新型系统硬件架构应运而生。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硬件架构形式来降低系统复杂度是一种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然而,采用低复杂度硬件架构以及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宽带非理想特性会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如何设计稳健的信号处理算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此外,在中继协作系统中存在多个传输节点,使得系统优化设计更为复杂。基于此,本文从毫米波大规模MIMO系统低复杂度硬件架构形式出发,通过探索实际信道特性,设计高精度中继协作信道估计和稳健波束成形算法,以提升系统性能。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本文研究了模数混合阵列架构下的高效能重叠子阵连接结构。该结构是一种介于全连接结构和分子阵连接结构之间的可变子阵连接结构,能够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降低移相器使用数量。基于重叠子阵连接结构,本文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毫米波多用户下行链路模数混合波束成形算法,并详细分析了每个射频链路所连接的天线数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疏毫米波信道下存在一个最佳的天线连接数目。该结果有助于指导实际模数混合阵列架构方案设计。(2)本文探索实际中继协作系统中信道的双时间尺度特性,设计了高精度的双时间尺度中继协作信道估计算法。利用实际系统中的中继-基站间上行信道变化比用户-中继间上行信道慢的物理特性,将信道估计问题建模成双时间尺度近似最大似然(Approximate Maximum Likelihood,AML)问题。本文基于块坐标下降方法(Block Coordinate Descent,BCD)提出了一种离线批处理(AML-Batch)算法求解上述优化问题。为克服AML-Batch算法在实时在线应用中面临的高复杂度以及高存储缺点,本文基于双阶段随机优化理论进一步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在线学习(AML-Online)信道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双时间尺度中继信道估计算法通过利用多个时刻的导频数据,估计性能优于传统的单时间尺度信道估计算法。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智能反射表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的毫米波协作通信系统级联信道估计问题,通过探索级联信道在时间尺度上的结构稀疏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匹配追踪的递归在线(Recursive Structure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RS-OMP)双时间尺度稀疏级联信道估计算法,降低了导频开销并提升了估计精度。(3)针对低精度量化大规模MIMO双向中继系统稳健中继波束成形问题,本文基于结构化设计的分离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方案,提出了一种稳健的MMSE(Robust MMSE,R-MMSE)中继波束成形算法。所提算法考虑了低精度量化ADCs/DACs收发机产生的量化噪声,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低精度量化ADCs/DACs收发机带来的性能损失,在大规模用户接入场景下性能明显优于传统非稳健中继波束成形算法。(4)本文研究了大规模天线阵列的宽带非理想特性,着重分析了大规模天线下非零带宽对传统窄带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DOA估计算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规模天线情况下,MUSIC算法性能存在一个临界带宽点。该结果有助于指导实际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选择窄带信号处理方案还是宽带信号处理方案。针对大规模相控阵在宽带情况下出现的波束倾斜现象,分析了波束倾斜对无线通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固定阵列增益损失与等效信道频率选择性。为消除等效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由波束倾斜引起的深衰落点,本文基于恒包络零自相关(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CAZAC)序列提出了一种修正模拟波束成形方法,并在毫米波单载波频域均衡(Single-Carrier FrequencyDomain Equalization,SC-FDE)系统中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修正模拟波束形成方法能够减轻波束倾斜造成的性能损失。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光热疗法因其时空选择性可控、微创、杀伤效率高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肿瘤的不规则形状和异质性,以及光穿透深度的限制,单一的光热疗法很难完全治愈肿瘤。此外,光热治疗的高温也会引起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这限制了光热治疗的发展。本文开发了一系列纳米水凝胶和具有不同刺激响应特性的水凝胶,用于药物递送和癌症治疗。构建了具有p H、乏氧、温度和谷胱甘肽(GSH)刺激响应特性的水凝胶应用于肿瘤温和光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开放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为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技术革命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大机遇,数据作为新技术革命中的关键要素,应充分挖掘其价值,促使推动生产力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提高,促进释放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潜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为探究数据要素对开放发展的影响,首先,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全球最普遍的慢性肝病类型。ALD包含一系列表型,一般从酒精性脂肪肝开始,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并最终有发展为肝细胞癌的风险。但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药物用于预防或治疗ALD。已有研究表明,ALD的发病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肠道屏障的破坏、肠道生态失调等。肠道微生物已被认为可作为人体的一个额外器官。在正常
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智能电网成为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安全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一方面,智能电网中各类参与者之间的频繁通信会导致更高的隐私泄露风险;另一方面,恶意攻击者通过注入异常电力数据,给智能电网造成了经济损失并引发安全事故。为了解决智能电网中的数据隐私保护和异常检测问题,本文分别提出了基于矩阵补全的智能电网数据隐私保护方案和基于无监督学习的智能电网异常数据检测
癌症已经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大罪魁祸首之一,而皮肤癌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癌症。如果能早期诊断出皮肤癌并进行治疗,那么就可以大大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常规来说,对皮肤病的检测首先是通过皮肤镜检查生成高清的皮肤镜图像,然后再由专业的皮肤科医生进行识别。但是这个病变检测过程非常依赖专家的经验,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性,因此非常必要开发一种更准确可靠的系统来取代人工诊断。但是由于存在数据集有限、数据集不平衡、特征提取困
制造业作为国家基础工业的重要支柱,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融合多种高新技术的复杂技术系统愈加常见。在复杂技术系统中,隐性冲突由于潜伏性强、总体数量多以及相互关联等特征,成为制约复杂技术系统创新设计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现有冲突分析方法的局限性,以TRIZ理论为基础,进行多方法融合,提出了基于需求分析和功能失效分析的隐性冲突识别方法,隐性冲突最优求解路径的获取方法,最后应
为有效提高汽车自身的发电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全面变革而带来的大功率需求,需要对汽车发电的技术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步整流技术采用导通压降和导通电阻更低的功率MOSFET代替传统二极管,有效降低了导通损耗,可大大提高整流效率,已广泛应用于消费类和工业类发电和电源系统。将同步整流技术应用于汽车发电系统来有效提高发电效率,提升燃油经济性,降低尾气排放成为迄今研究的热点,然而受到转速波
非合作网络空间是指网络用户、设施设备、数据和活动不与感知方合作的网络空间,在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非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是开展非合作网络空间侦察监视、安全防御、攻击决策的重要基础。网络拓扑结构感知在数据获取、融合分析应用等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随着图神经网络的兴起,进一步拓展深化了网络结构的相关研究。然而,在非合作网络感知过程中,受地理位置、信号接收条件、信息加密、探测成本等多方面制约,感知方无
图像超分辨率重构任务是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主要的任务目标就是根据低分辨率图像重构出具有更多细节内容的高分辨率图像。尽管现在图像超分辨率重构的质量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对于提升重构图像的视觉感观仍然具有研究价值。在本文中,为了克服传统超分辨率模型的重构结果的细节模糊问题,本文分别结合注意力机制和对比学习思想构建全新的超分辨率模型。首先,本文搭建了非对称分支网络来提取输入图像的特征,通过对
疫苗是一类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流行的生物制品,在人类抗击疾病的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医学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依据病原,疫苗可以分为细菌性疫苗和病毒性疫苗。病毒严格细胞内寄生,基于细胞生产的疫苗是病毒疫苗的主要形式。可用于疫苗生产的细胞系包括原代细胞系:如地鼠肾细胞、鸡胚细胞;二倍体细胞系:如人二倍体细胞、猴二倍体细胞;传代细胞系:如Vero细胞等。Vero细胞是干扰素(IFN)缺陷细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