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叶锈病和条锈病严重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目前利用遗传学手段寻找新的抗病基因,进而培育新的小麦抗病品种是防治叶锈病和条锈病的有效措施。该方法比施用杀菌剂更安全环保,迄今为止是小麦持续生产的基础。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对70份小麦品种(系)基因推导和分子标记检测进行抗叶锈病分析,旨在筛选出慢锈性品种(系)并加以利用;另一部分利用小麦农家品种徐矮/郑州5389构建的RIL群体进行成株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锈病和条锈病严重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目前利用遗传学手段寻找新的抗病基因,进而培育新的小麦抗病品种是防治叶锈病和条锈病的有效措施。该方法比施用杀菌剂更安全环保,迄今为止是小麦持续生产的基础。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对70份小麦品种(系)基因推导和分子标记检测进行抗叶锈病分析,旨在筛选出慢锈性品种(系)并加以利用;另一部分利用小麦农家品种徐矮/郑州5389构建的RIL群体进行成株期抗叶、条锈病QTL定位,旨在发现兼抗叶锈病和条锈病的QTL位点,为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基础。1.将生长至一心一叶的小麦幼苗和35个含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接种18个不同毒性的叶锈菌生理小种。以35个近等基因系对不同叶锈菌生理小种的表现型为参照,利用基因推导法和分子标记,待测品种(系)中含有Lr1、Lr10、Lr13、Lr17、Lr18、Lr21、Lr26、Lr34、Lr37共9个抗叶锈病基因;田间接种3个强毒性的混合叶锈菌生理小种,筛选出33份慢锈性品种(系),为后续培育含有抗叶锈病基因的新品种奠定基础。2.徐矮在条锈病和叶锈病流行期间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性,发现和挖掘其中的成株抗叶、条锈病QTL位点,对提高小麦抗锈病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利用含158个家系的徐矮/郑州5389 RIL群体,用现有的SSR标记对每个家系进行基因型分析;并于河北保定、四川绵阳和河南周口试验田分别人工接种强毒性的叶锈菌混合生理小种和条锈菌混合生理小种,调查其最终严重度。利用MapChart、Map Manager QTXb17和QTL Ici Mapping等软件进行基因型和田间最终严重度分析构建遗传图谱并进行抗锈病基因QTL定位。通过对徐矮所含有的成株期抗叶锈性和条锈性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9个QTL位点,包括3个抗叶锈病QTL位点,3个抗条锈病QTL位点,3个兼抗叶锈病和条锈病QTL位点。1A染色体上1个抗叶锈病QTL位点和1个抗条锈病位点,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2.8-14.3%和1.4-3.3%,经检测其可能为新的QTL位点。位于1B染色体上的兼抗叶、条锈病QTL位点,经检测该位点为Lr46/Yr29;抗条锈病QTL位点仅在1个环境中检测到解释表型贡献率6.7%,其表现抗病性可能与Yr29有关。4B染色体上2个兼抗叶、条锈病位点,表型贡献率分别为1.5-7.2%和4.0-8.0%,可能为新的微效QTL位点;1个抗叶锈病位点仅在1个环境中检测到,表型贡献率为10.4%,是否为一个新的QTL位点还有待进一步验证;1个抗条锈病QTL位点解释了 6.5-13.3%的表型贡献率,推测其可能为一个新的QTL位点。1个抗叶锈病QTL位点位于6A染色体上在3个环境中检测到,解释表型贡献率为15.3-20.1%,可能为一个新的QTL位点。本试验中所检测到的抗叶、条锈病QTL位点可为后续培育新的优质抗病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谷氧还蛋白(Glutaredoxin,GRX)是一种小分子蛋白,于各类生物中广泛存在。使用通路富集软件mapman对本实验室前期获得的小麦-叶锈菌互作的转录组数据库中涉及氧代谢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得到一个GRX基因,命名为TaGRXC14(Triticum ae’stivum Glutaredoxin C14,GenBank 基因登录号为:MW965452)。经序列扩增后显示,该基因片段全
有机氯农药(OCPs)具有高毒性、持久性、强脂溶性特征,对人和动物有三致效应。六六六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与滴滴涕(DDTs)等其他持久性有机氯农药相比,具有更高的挥发性、水溶性和较长距离的大气输送能力,因此更容易进入各种环境之间。我国自1983年起禁止使用六六六,虽然已禁用40年,但由于其难降解至今在土壤中仍有残留,尤其是污染场地周边的农田土壤由于距离场地较近,所以农田土壤中的残留环境风险同样不
SKP1(S-期激酶关联蛋白1)是SCF型泛素连接酶的核心组分,与F-box家族成员直接结合而参入蛋白质降解途径,从而调节生命体的生长发育、激素信号传递和应对生物/非生物胁迫等生命活动。与原生生物、某些真菌和脊椎动物不同,植物中拥有多个SKP1同源物,了解植物体内SKP1的种类、数量、类型和功能对于解析SCF复合体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目前,对该家族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拟南芥和水稻等模式植物,小麦中SK
植物在生存过程中进化出复杂的表面结构,如角质层、蜡质层、表皮毛等,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相互作用的过程起始于病原菌对植物表面物理结构的接触和识别。病原真菌在与植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多样、有效地策略识别并侵染寄主。研究表明植物表面的化学成分、物理结构与植物表面的亲疏水性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植物叶片表面多为疏水表面,具有防雨雪、抗氧化、自清洁能力等功能,同时对病原菌的侵染也有影响。
共青团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党和国家培育有崇高理想、优良品德、知识素质、严格纪律的青年。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用户范围扩大,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比例不断增加,共青团对青少年的引导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截至2021年12月,"共青团中央"B站账号粉丝已超900万,在青少年中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这对于共青团构建对青少年的引导力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共青团中央"B站账号为例,对新媒体
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特色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外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在应对困难中创造机遇,在抓住机遇中顺势而行,中国在变局中蓄积力量,在挑战中担当重任,在新时代风云变化中举起一面独具中国魅力外交旗帜,开辟独具中国风新境界。
滴灌被认为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溉方式之一,以其节水节能、增产增效等优势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大面积应用。但在滴灌系统应用过程中,灌水器堵塞问题限制了滴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大量实践结果证明定期冲洗毛管对延长滴灌系统使用寿命非常有效且必要。目前,国内外的滴灌系统冲洗绝大多数采用手动打开毛管尾部,直到没有明显杂质流出后再手动关闭的方法。对于具备一定规模的滴灌系统,在繁琐的冲洗操作流程和巨大的人力消耗下,管理者大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建立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检测方法来检测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环境样品中的基质较为复杂,且污染物的含量较低,所以在检测前需要进行样品前处理步骤,以此来分离和富集目标分析物并且减小或消除基质干扰。样品前处理技术有很多种,其中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操作简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花生种皮色泽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白色、红色、紫色、粉色及花斑类型,花斑种皮花生是其中的独特成员。本研究采用花斑种皮花生VG-01为材料,研究花生花斑种皮色素代谢途径中的差异基因,为揭示花斑花生花青素合成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对促进花斑花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有重要意义。有关花斑花生种皮花青素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结果如下:1.选取花斑花生VG-01种皮开花下针和45d的非着色区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农业种植区,但农业灌溉水资源相对匮乏,使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如何高效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肥料浪费,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试验针对华北地区水土资源状况,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大豆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为本地区种植高产高效大豆水肥管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19年4月至9月和2020年4月至9月在河北省巨鹿县河北农业大学综合试验站展开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处理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