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共同消费,个体更易放纵自我吗?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0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生活中,个体常常会因为有人陪伴而一起进行放纵消费,例如,在减肥期间却与同伴一起去吃甜品、在省钱却一起旅游、在紧张备考却一起去看电影。现有文献关于单人放纵消费意愿的研究成果较多,但鲜有研究探讨当有人陪伴以进行共同消费时,相比无人陪伴的单独消费,消费者的放纵消费意愿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其内在机制。本文基于自我控制的双处理框架,推论面对共同消费时,一方面消费者会预期有更积极的享乐体验而产生较强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共同消费使得个体在做决策时考虑更多的是群体而不是单人,促使其进行外部归因,减少了对自我行为的感知控制和责任,降低了对于放纵消费的冲突感。这两方面结合起来降低了消费者的自我控制,增加了放纵性消费意愿。本研究通过四个实验对上述推论进行了验证。实验1对放纵消费的形式进行了操纵,分为有人陪伴(共同消费)和无人陪伴(独自消费),证实了当这一消费活动是有人陪伴以共同消费,即消费者是面对共同消费而非独自消费时,其放纵消费意愿更强。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继续考察了中介变量,研究了共同消费和独自消费影响放纵消费意愿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控制的两种力量——欲望(推动力)和冲突感(约束力)起到了中介作用。实验3均设定在个体面对共同消费的情景下,通过操纵同伴的亲密度,验证了当同伴亲密度高时,个体的放纵消费意愿会更强。实验4将实验情景设置在消费过程中,通过操纵个体是处于共同消费还是独自消费,证实了人们在共同消费场景下时,进行放纵性消费的意愿更强,再次验证了推论。最后,文章探讨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管理意义,并提出了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的发现补充了现有群体消费的研究成果,并为自我控制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见解。
其他文献
一、前言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大学生总体英语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大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强,“聋哑英语”现象依
当公共政策只针对部分社会群体的时候,靠近政策分界线但又没有享受到政策利益的群体就会成为政策边缘人,政策边缘人属于利益外群体,但其结构性位置却又让其最接近分享政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