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改革进入深水区,治理改革的成效如何,人民群众是最直接的参与者与受益者,人民群众是否在共建共享中具有获得感日益引起国家与社会公众的重视。在教育领域内,伴随着以人为本、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等人文关怀的彰显,从获得感角度出发,衡量教育工作质量和状态,开始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近年来,国家对乡村小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而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引领者与建设者,其职业获得感水平对一所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乡村小学校长职业获得感为切入点,通过校长职业获得感透视乡村小学在改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析问题成因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本研究以河南省363所小学校长为调查对象,对校长职业获得感总体状况展开调查,通过对获得感内涵结构及经典模型的分析,得出职业获得感主要由客观物质获得与主观精神获得两大要素组成。其中客观物质获得由工资收入、福利待遇、职称评定、学习机会等可量化的数据资料构成;主观获得感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职业成就感知”、“职业认同感知”、“自我成长感知”、“参与满足感知”,结合实证调查数据与访谈资料就乡村小学校长职业获得感存在的问题及背后原因进行深入的讨论。调查研究发现,乡村小学校长客观物质获得感总体上不高;校长主观职业获得感在城乡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乡村小学校长主观职业获得感处于较低水平;学校规模较小的小学校长职业获得感处于较低水平,学校外出培训学习机会较少学校的校长职业获得感处于较低水平。结合访谈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乡村小学校长职业获得感存在总体物质获得感偏低、与城市地区相比主观精神获得感偏低、付出与获得不对等,职业选择意愿偏低等问题。通过进一步分析访谈资料,对乡村小学校长职业获得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归因剖析,认为造成乡村小学校长职业获得感问题成因主要为:缺乏相应的物质激励措施和政策、培训机会欠缺,职业发展受限等物质获得层面未得到有效保障;行政任务繁重,办学安全责任重大、社会正面支持较少等外部制约;乡村小学优秀青年教师与优质生源流失等乡村学校发展桎梏;以及校长自我提升意识淡薄、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落差。为了提升乡村小学校长职业获得感水平,本研究结合调查数据以及访谈资料从客观物质、外部压力、乡村小学发展困境及校长自身等四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首先,完善物质保障机制,提高校长职业待遇,提升乡村小学校长物质获得感;其次,通过精简教育行政任务,给予乡村小学校长更多的支持与认可,提升校长办学积极性,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来提高校长精神获得感;再次,逐步实现校际资源共享,助推乡村小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以提高教学质量来吸引优质生源,促进校长职业成就感;最后,乡村小学校长应秉承终身学习理念,提升专业能力,改进工作方法,增加职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