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之生死观与儒家文化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1234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庸的武侠小说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一样,几乎家喻户晓,给当代文学史增添了灿烂的光辉,是我们民族的一份不朽的精神财富.他的小说之妙,不止在于其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及英雄主义的思想主题,而且在于他以现代意思诠释了儒家文化,于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恩怨是非、历史风云中熔铸了忠孝节义的高尚情操,蕴含着有关生死的文化母题,使读者以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主体介入取代了单纯游戏品格的客观欣赏,在沉迷自娱之余,形成对人生的体悟及人生价值的重新定位.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以儒家"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伦理体系充当了整个民族群体性人格规范的共同指向.随着历史的推进,逐渐形成了庞大而严密的体系,演化为社会道德监督与自我道德裁决的准绳,在数千年中华历史中高竖起"忠孝节义"的大旗.作为民族文化精髓中中流砥柱的精神内核,"忠孝节义"势必成为一种形而上的人格支撑,一种人生价值的范式取向,自我警醒,毕生以求.金庸先生以现代精神与现代意识在传统伦理体系中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谨从以"忠孝节义"为本位的儒家思想角度,试谈其生死观.
其他文献
洛夫是一位成绩卓著的现代诗人。几十年来,海内外对洛夫诗歌的研究从未停顿。艺术风格的变迁、主题内涵的阐析、单篇作品的解读,是洛夫研究的几个主要向度。2001年洛夫长诗《漂
该报告是这一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对明清六部长篇家庭题材小说中的家庭主题进行研究,由导论、正论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家庭与家族的定义、传统家族制度的
该文试图从王安忆的多变中探寻出不变,即独特的人文主义情怀.在上个世纪末关于人文精神的论争中,无论是“失落”说还是非“失落”说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妄自尊大.王安忆没有
介绍一种基于ATM网络,用于VOD点播业务的机顶企网络接口单元的设计,对机项金的协议栈结构,TS流,IP的AAL5封装和NIU软硬件设计的考虑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网络流量特性的分析,采用了
《东北边疆档案选辑》是我国清王朝时期到民国时期东北边疆地区的政府机关和地方官员在政治活动与交往过程中保存下来的文书档案。这套选辑共计151册、14897号,其内容主要涉及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内河航道的运输业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最近几年我国内河航运发达地带,出现了很多航道阻塞的现象.为了更好的规划内河航运,我们需要对内河航道船舶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