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猎户座星云“Orion KL”的高分辨率观测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l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猎户座(Orion KLeinmann-Low,Orion KL)星云是离我们最近的(414±7 pc)大质量恒星形成区。该区域具有复杂的物理(空间成分上包括热核、致密脊、延展脊和高原地带)和化学(分子线丰富)特征。作为研究大质量恒星形成区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理想对象,它吸引了天文学家广泛的关注。其中Orion KL热核的加热源一直是不确定的问题。在本论文中,我们表述了ALMA对Orion KL区域的HC3N振动跃迁线的高分辨率观测,频率范围是214–247 GHz。我们观测到41条在7个振动态的HC3N跃迁线,和23条在两个振动态的HC3N的13C同位素谱线。谱线的气体分布图显示HC3N振动跃迁线的辐射主要来自于热核和IRc7。用每一个振动态的多条跃迁线,在XCLASS的局部热动平衡计算下,得到能级越高的跃迁具有更高的旋转温度和更低的柱密度。热核的旋转温度范围从93到321 K,柱密度从1.0×1014到4.9×1016cm-2。IRc7的温度和柱密度稍低一些,分别是88到186 K和1.0×1014到3.2×1016cm-2。而且振动态的HC3N线,随着Eu的增加,在热核辐射强度峰值从南边向东北边移动,同时能级越高,温度越高,柱密度越低,这样的观测结果支持热核是外部加热的。同时峰值的移动方向沿着SiO外流的方向,这可能意味着高能级的HC3N线是由SiO外流产生的激波和周围的致密物质相互作用而激发的。同时,Orion KL是天体化学和生命起源化学的主要研究样本之一。我们希望在这个区域找到更多的更复杂的有机分子。到目前为止,我们搜寻到的复杂有机分子之一:甲酸乙酯(ethyl formate,C2H5OCHO),它是比最简单的脂类分子甲酸甲酯(methyl formate,CH3OCHO)稍复杂的脂类分子。目前对它的化学形成机制了解还很少。在宽波段214到247 GHz的ALMA观测里面,我们探测到了111条没有和其他分子线混淆的C2H5OCHO跃迁线。C2H5OCHO的气体分布图显示它主要来自于热核和致密脊。局部热动平衡计算得到的旋转温度和柱密度分别是,热核:90±15 K,(2.2±0.6)×1016cm-2,致密脊:78±22 K,(1.2±0.4)×1016cm-2。和C2H5OCHO化学形成相关的分子(甲酸甲酯,乙醇和甲酸)的气体空间分布和丰度值相比较,得到的结论是C2H5OCHO可能是形成于尘埃颗粒的表面,通过CH3和原子团(CH2OCHO)的反应而生成。
其他文献
学位
叶尖间隙是航空发动机设计和试验的关键参数,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运行安全。航空发动机叶尖间隙的实时在线监测已成为测试大纲中的必备项目。随着新型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叶尖间隙测量技术进一步成熟和深入。介绍了叶尖间隙在线测量原理,阐述了系统典型结构及常用测量流程,归纳了叶尖间隙在线测量的六大关键技术,详细分析了放电探针法、光纤法、电容法、电涡流法和微波法等叶尖间隙测量方法的工作原理、性能特征、关键技术
压电材料是智能材料中的一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和日常生产、生活中,可以用作传感器、作动器、能量收集器等。现在,直升机噪音、振动、疲劳寿命、燃油消耗、性能等需要提升,而压电材料的发展更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一些直升机公司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综述了压电材料的种类、性能,以及在直升机上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在直升机上应用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切梢小蠹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钻蛀性森林害虫,对该地区云南松造成持续多年的大面积灾害。国内外广泛认为,小蠹虫伴生真菌在小蠹虫蛀害中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以切梢小蠹伴生真菌为研究对象,首次对中国西南地区切梢小蠹伴生真菌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了伴生真菌的侵染力,揭示了伴生真菌在切梢小蠹蛀害中的作用,开展了主要伴生真菌群体遗传学研究,并对其环境适应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对长
青霉菌灭活菌丝体(Dry mycelium of Penicillium chrysogenum),DMP为其水提物,作为一种生物防治剂,前期试验发现其可诱导植物抗病,激活植物系统获得抗性。目前青霉菌灭活菌丝体已经广泛利用于水稻,烟草,三七和番茄等农作物的大田病害防治,近5年推广面积达500万亩,病害防控效果优于大部分的生防剂。但是青霉菌灭活菌丝体诱导植物抗性的分子机制和可能的信号通路仍没有全面的
背景: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在我国其患病率居高不下,尤其云南宣威地区肺癌的患病率占据全国首位。目前认为肺癌的发生和进程与癌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有关。GCNT3是一种重要黏蛋白合成酶,在肝细胞癌、大肠癌和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与其发生相关,而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是否相关,未见报道。为此,本实验室前期对宣威和曲靖地区N
距今5.2亿年的寒武纪早期澄江生物群是地球上保存最好的特异埋葬化石群之一,多孔动物门海绵实体化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最古老的海绵体化石进行系统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早期海绵动物的形态结构、起源和演化,还有助于对寒武纪早期的生态、环境、埋藏等领域的研究。同时对于探索寒武纪生命大辐射和后生动物的起源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研究了采自澄江县帽天山、小滥田、马鞍山、洪家冲剖面和昆明西山区海口镇耳材村、
度量次正则性及其相关的误差界、弱sharp极小值等正则性性质在集值分析、优化理论及其应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近年来许多学者考虑了更一般的广义度量次正则性,其中包括φ-度量次正则性、Holder度量次正则性及Pseudo度量次正则性等.本文的研究工作围绕着广义实值函数的广义适定性、集值映射的广义度量次正则性及其稳定性展开,其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主要研究广义实值
量子色动力学被公认为是处理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它的渐近自由、夸克禁闭等性质,直接应用这个理论研究低能强子相互作用是非常困难的。而手征微扰论作为量子色动力学的一个有效场论,具有模型无关性。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利用重重子手征微扰论研究了赝标介子-八重态重子的散射,扩展了利用重重子手征微扰论在低能强子物理中的应用。由于在物理区域里分波相移包含了一个散射过程的完整信息,因此计算散射的分波相移是有
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预言相对论核-核碰撞中心区域产生的高温高密条件会导致强子物质发生相变,形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gluon plasma,QGP)。研究QGP的形成和演化是当前高能核物理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为了研究QGP,科学家们基于不同的原理建立了许多模型,如微扰QCD模型和色玻璃凝聚(color glass condensate,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