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暨其对民国初期边疆问题的探索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em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民国初年中国近代民族思潮蓬勃发展,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民族思想独放异彩。孙中山的民族思想在他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孙中山对内的民族思想可分为力倡反满、宣传五族共和、主张种族同化、承认各民族一律平等四个阶段。孙中山的反满思想超越了以往的反清复明思想而注入了政治革命的新内容。为应对边疆危机和调整国内民族关系,孙中山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思想。该思想体现的“五族一家”、民族团结的理念,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加强了祖国的统一。孙中山还曾效法美国,主张种族同化。事实证明,种族同化是错误的,是行不通的。在孙中山晚年,其民族思想产生了飞跃,即承认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承认各民族的自决权,达到了那个时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孙中山对外的民族思想比较复杂。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它无力反抗两个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孙中山在专注解决国内问题——推翻满清、建立共和时,还积极寻求另一个敌人——帝国主义对他的革命事业的支持和援助。血的事实使他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孙中山终于走上了彻底反抗帝国主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道路。民国初年的边疆危机是民族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对边疆危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他为维护民族统一、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作了不懈的努力,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主张。孙中山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他不断地剖析自己思想中的不足,面对新问题,提出新对策。孙中山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复兴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流动,农民从事非农经营活动收入和外出务工取得的工资性收入逐渐
公序良俗是民事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长期以来,已被外国民事法律确立为一项基本原则,并在实现法律正义、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民事法律的自身完善
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SBSE)对茶叶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进行一次性吸附萃取,使农药与其他杂质得到较好分离,再用热脱附-气相色谱仪器(TDU-GC)分析。所使用的SBSE-TDU
电子公文系统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传统的政府间的报告、请示、批复、公告、通知、通报等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在不同的政府部门间实现快速传递的系统。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Internet的迅速发展,基于Browser/Server结构的Web应用,因其具有易用性、通用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等优点而发展迅速,正逐渐成为实现企业应用信息系统的主流技
本研究通过详细的文献回顾,阐明了冲突的定义、冲突的类型以及冲突的测量方式。鉴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本研究选用了Rahim M.A.的理论和ROCI-Ⅱ量表作为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来研
二战结束后,日本的右翼势力并未因日本的战败而终结,随着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和走向政治大国的形势的发展,日本的右翼势力死灰复燃。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右翼势力的罪恶活动竟愈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土壤中噻虫嗪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用乙腈和二氯甲烷提取,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液相色谱分离,紫外254 nm分别检测噻虫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