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片是植物滞留大气颗粒物的主要载体,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用洗脱法测定了北京市20种常见阔叶绿化植物单位叶面积滞留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le,TSP)及PM2.5(颗粒物直径≤2.5μm)的质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叶表面的微结构,比较了具有不同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叶片的表面微结构的差异。城市绿地在治理颗粒物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植物的合理选择与配置是绿化工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本文测定了北京市干道绿化带16种配置模式绿地中植物单位叶面积滞留总悬浮颗粒物及PM2.5量,并计算了各样地总滞尘量与单位绿地面积滞尘量。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植物单位叶面积滞留TSP和PM2.5的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化范围分别为0.40~3.44 g/m2和0.04~0.39 g/m2。灌木与藤本植物单位叶面积对TSP和PM2.5的平均滞留量均大于乔木。2)叶表面沟槽宽度的不同可能是不同植物滞留TSP和PM2.5差异的主要原因,宽度为5μm左右时PM2.5滞留量较大,沟槽宽度过宽和过窄均不利于叶片捕集颗粒物;且颗粒物滞留量随沟槽深度增加而增大;同时气孔数量较多的叶片表面颗粒物滞留量较大。3)主要植物为乔木(如油松、泡桐和桧柏)的样地滞留TSP与PM2.5量均大于主要植物为灌木(如大叶黄杨、小叶女贞和木槿)的样地,植物滞留TSP与PM2.5能力不仅与单位叶面积滞留量有关,也与植株总叶面积大小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