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种社会因素对学校教育的渗透和影响日益扩大,这些因素在对学校教育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使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学校的问题学生更加复杂和多元化。问题学生是指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受损的学生。如果老师们忽略他们的针对性教育,那就等于完全放弃这些学生。这显然不利于其身体和智力发育,不利社会的稳定。因此,转化问题学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当今教育实践中,几乎每所学校都因教育管理问题学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教育失败的例子还是屡见不鲜。本文从对江苏省连云港市J高中学生的调查及自身教育实践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问题学生家庭情况、学习情况、行为情况和心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家庭、学校、社会、学生自身四方面考察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本研究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场所,从教育理念、道德心理、处世态度、培养方式等多方面对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形成产生着相当重要的影响,不当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学生各方面问题的发生。学校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是产生问题学生的重要原因。社会风气、网络传媒的一些负面现象,也对青少年学生的品质和心理存在着影响。教师一些不恰当的教育和引导方式及学生不健全的价值观也是导致问题学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针对上述问题行为的成因,作者从自身教育实践出发,分别从上述四个方面提出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笔者认为,要提高问题学生管理成效,社会要净化文化环境,帮教社会问题青年,减少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加强媒体正能量,树立舆论正导向;家庭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家长应及时掌握孩子动态,及时配合学校教育,及早纠正学生问题,提升自身教育水平,促进与学生的交流;学校需要创新教育模式,重视影响问题学生的潜在因素,建立和完善问题学生管理制度;学生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坚韧意志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用的数据支持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