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文献内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方剂,整理、挖掘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和新方,为中医治疗乳腺癌提供用药参考。方法:检索1990-2019年间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文献,严格根据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录入方剂,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治疗乳腺癌方剂中组方用药的性味归经、频次、药对组合、核心组合,最终挖掘出潜在的新处方。结果:1.209首处方中共使用314味中药,药物使用总频次为2986次。四气总频次2986次,其中温性药最频繁有1020次(占比34.16%);五味总频次4822次,其中以甘味最多有1993次(占比41.33%);归经总频次7678次,归属肝经和脾经药最多,分别为1502次(占比1 9.56%)和1 500次(占比19.54%)。2.对其所有中药进行频次统计,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药物有45味。使用频次居前15位的中药分别是茯苓、白术、黄芪、甘草、当归、白芍、柴胡、白花蛇舌草、党参、陈皮、薏苡仁、枸杞子、太子参、莪术、山药。3.基于频次统计,频次大于30的药对共52条,药对的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5组分别是“白术,茯苓”、“白术,黄芪”、“茯苓,黄芪”、“白术,当归”、“当归,茯苓”;基于关联规则,按置信度排在前3的组合分别为①“甘草,白术,白芍,当归->茯苓”,②“白术,白芍,当归->茯苓”,③“白术,白芍,柴胡->茯苓”。4.基于聚类分析,挖掘核心组合38条,代表性5组分别是川芎—麦芽—山药;薏苡仁—太子参—灵芝;枳壳—川芎—白芍;重楼—山慈菇—蜂房:猫爪草—五味子—龙葵。5.挖掘新方19条,代表性5个分别是①川芎,麦芽,山药,泽泻,牡丹皮,熟地黄,山茱萸;②薏苡仁,太子参,灵芝,甘草,麦冬;③枳壳,川芎,白芍,山茱萸,山药;④重楼,山慈菇,蜂房,夏枯草;⑤猫爪草,五味子,龙葵,浮小麦,玫瑰花。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手段适合中医方剂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和总结。挖掘得到的高频单味中药、高频药对、潜在中药组合、新处方,临床诊疗时在符合中医用药原则和辩证基础之上可以适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