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信息系统的空间建构——以无锡老城区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ep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呈现为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历史城市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现代化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迅速消失让人们重新审视这一时期的建设行为。如何重塑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城市文脉,使得历史保护与城市发展成为一对结合体而非矛盾体,是当前历史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  历史信息是所有历史城市、城镇空间的基本属性,是历史文化保护的核心,体现了城市发展变迁的逻辑。对历史信息的研究与空间定位有助于发掘历史城市的特色,理解现有历史资源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城市发展的联系。  本文以历史信息为研究主体,以无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历史信息系统的空间构建,并结合规划管理实践,提出了控制引导和设计方法。整个历史信息系统的空间建构包括三个步骤:历史信息转译,历史信息评价,历史文化网络体系建构。通过历史文献和历史地图的解读,结合考古资料及实地调研资料,对历史信息进行分类、定位、校对,绘制数字化的历史地图,即为历史信息空间转译,这是研究历史城市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城市空间变迁特征,对历史信息进行评价分级,总结历史文化特色,挖掘城市历史文化的特点,将文化脉络进行梳理和叠加,建构历史文化空间体系,结合控规设计历史信息专题导则,并探讨对现存历史资源的保护以及对已消失历史资源的展示方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城市用地紧缺等问题使得城市高层住区迅速发展;而由高层建筑带来的室外风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
《十三五能源规划》中提出,我国能源工作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以提高能源系统整体效率为目标,使能源开发布局更加优化,强化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推行需求侧响应能力提升工程,促进能
学位
农村社区的建设工作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直接影响到城乡统筹战略目标的推进。在城市、乡村二元社会结构中,城乡边缘区是社会形态转变的直接发生地,城乡边缘区内
中国目前教育变革愈发深入,中小学教学环境迫切需要转变。为激发出更适合未来中国发展需要的学校运作理念、教学模式和校园设计主题,中国21世纪的现代中小学校园应重新审视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政治、文化的氛围日益开放,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动。这种变动虽然给城市增添了生机,但是也给城市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结构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乡镇卫生院作为我国农村地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对完善我国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体
针对城市化大背景下忽视使用者需求的城市空间设计现状,以及居民缺乏空间认同感、归属感的社会现状,行列式作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布局模式,对其以人为主体的居住组团空
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空间开始出现无序扩张的趋势,耕地数量快速减少,城市生态环境快速恶化,严重影响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促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改善
慢设计最早出现在西方的产品设计理念,是设计师重新开始思考设计真正价值的标志性转折点。本文所讲的“慢设计”,是指当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的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