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与乙肝免疫耐受相关性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1000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最近研究发现,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免疫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能是打破乙肝免疫耐受的重要靶点之一,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观察吲IDO的表达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以及T细胞亚群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IDO在慢性乙肝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重建机体主动免疫提供一个新途径。方法1.病例选择试验组:我院肝胆外科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50例慢性乙肝患者,年龄28~65岁(43.9±56.1)岁;其中男38例,女12例;病程1个月到30年,中位数125个月。对照组:我院体检中心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年龄18~70岁;(33.9±68.1)岁;其中男28例,女22例。排除标准:<18岁或>80岁,接受过激素治疗,乙肝患者入院前2周接受过抗病毒治疗,合并HCV感染,患有免疫缺陷病,血液系统疾病,机体有感染灶,包括胆道感染,病人不同意。2.标本采集和处理方法采集50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静脉血内淋巴细胞和血清,分别置于-80℃冷冻待测,同时采集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员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和血清作正常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PCR)法检测两组标本淋巴细胞IDO 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两组标本淋巴细胞IDO蛋白含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两组标本血清IDO活性;免疫荧光定量法(Quantitative immunofluorescence method)测定试验组乙肝病毒复制水平(HBV-DNA);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检测试验组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Function of T-lymphocyte subsets)。试验组患者的ALT数据自其病案中读取。结果1.乙肝患者IDO mRNA、IDO蛋白定量、IDO表达活性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mRNA:(2.110±0.615)×103 vs (0.143±0.026)×103;蛋白定量:0.22±0.06 vs 0.02±0.0017;表达活性:26.07±8.12 vs 4.98±1.65;P<0.05]。2. IDO mRNA与HBV(r=0.502,P<0.001)和ALT(r=0.65,P<0.01)均呈正相关。3.乙肝组(CD4:28.66±13.92,CD8:21.06±6.05,CD4/CD8:1.3±0.35)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4:49.80±10.68,CD8:29.90±2.53,CD4/CD8:1.7±0.65),P<0.05]。4. IDOmRNA,蛋白定量和表达活性均与CD4(+) T cells (r=-0.622, -0.682, -0.549, P<0.05), CD8 (+) T cells(r=-0.487, -367, -294, P<0.05)以及CD4/CD8比值(r=-0.426, -0.533, -0.397, P<0.05)负相关。结论IDO与乙肝病毒复制水平密切相关,在乙肝病毒免疫耐受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IDO的功能很可能是打破乙肝免疫耐受的新途径,为重建乙肝患者机体主动免疫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数字信号处理的概念抽象,基本理论和方法不易掌握.MATLAB是一款强大的科学计算软件,易学易用,能够将数字信号处理的抽象理论以直观、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以离散傅里叶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科学以及人们所使用的工具也在逐步发展,从传统的算盘到电子计算机再到量子计算系统,持续创新发展。计算工具的改革创新,使得人们具有更强的科研力量
【正】 一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成本是指培养每个学生所消耗的全部费用,即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形式的总和,其成本包括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两部分。社会成本又分作:由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后前路或后路应用不同植入体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胸腰椎结核,内固定,钛网,自体骨,骨水泥,前后路"为中文关键词;以":thoracolumba
胆管癌是肝胆胰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通常是指原发于胆管系统的癌,包括肝内和肝外胆管癌,胆管癌发病率约占消化道肿瘤发生率的3%[1],是第二常见的肝脏肿瘤。多数发生在50~7
骨折治疗的"动静结合"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提出,历代医家又多有论述,"动静结合"应贯穿于骨折治疗的全过程。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两性霉素B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预防医院获得性真菌性肺炎的可行性。方法:对新入住EICU的病人51例,随机分为A组(雾化吸入组,25例),B组(对照组,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