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环境越来越多样化,各行各业企业间竞争也愈演愈烈,企业在其经营以及财务方面与此同时增加了许多风险。基于此,企业深刻认识到只有在加强公司治理、防范企业风险、提升企业价值等方面不断努力,才能生存于当前这机会与风险并存不悖的时代中,内部审计作为组织中监督、防治危害与风险的重要角色,将会帮助企业优化其内部经营与管理活动、有效地预防企业面临的无法预知的事件。因此,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科学、全面地对内部审计工作绩效进行衡量,才能充分了解内部审计是否充分发挥了其职能作用并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做出贡献,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中出现的问题,促成企业价值、经济效益提升的终极目标的达成。本文基于国内外有关理论研究,以Z公司为例,对其内审绩效评估的实际情形展开分析,找出其在评价主体、流程以及方法中存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主体构成单一、评价覆盖内容不全面、评价的指标不具体、缺乏逻辑性、未能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联系等问题,分析发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内部审计部门工作容易受到干扰、内审工作细化程度弱、公司内审绩效管理意识薄弱、其绩效评价系统缺少战略意识。因此,本文运用BSC重构了Z公司内审效益评价框架,并完善了其他存在的不足,使其内审绩效评价能够更贴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更合理地评价其内审的工作质量。在新评价体系的重构过程中,本文采取AHP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并辅助于调查问卷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分别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对Z公司内部审计绩效重新进行了评价,并分别分析了应用两个评估体系得到的评估结果,并对该结果分析。此外,为了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实施新的内审绩效评价体系,本文在管理层内审绩效评价意识、评价组织结构层面、评价指标的动态性、沟通机制、人员专业能力及素养等层面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保障措施来保证新评价体系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