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以能源和工业发展闻名,在转变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中被国家列为重点试验城市,但由于能源开采和城市化发展的推进,近年来山西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受破坏,土地生态的可持续性和安全健康状况受到重创,整体生态环境堪忧。近年来国家和党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探索经历了从认识层面到要求和部署层面的高度提升,并且在2017年9月11日国家就山西发展提出的专项整改意见中强调山西应突出生态优先原则,要求山西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资源开发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启发我们对土地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论文研究和分析了山西省及其11个城市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的土地生态足迹、土地生态安全与城市化发展的耦合协调程度,最后应用TOPSIS多准则决策模型将这两项指标综合纳入编程系统,得出每个城市的综合评价得分。其中生态足迹的研究是从建立生物资源账户和化石能源账户开始,再通过热量值来计算出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接着配合各类产品分类计算生态足迹,比如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畜牧产品和化石能源产品,分别计算出了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山西省及各城市的生态足迹,最后分析计算了生态赤字和盈余、土地自然资本流量收益率及存量—流量利用比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及生态足迹深度与广度等。耦合协调度的研究则是通过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城市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熵权法综合算出权重,接着得出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山西省及各城市的土地生态与城市化发展耦合协调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最后分析计算了耦合协调度的空间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程度,来分析和研究每个城市该属性的空间聚集性和异质性。最后为了解决这两项评价结果的冲突,减少决策风险,论文通过编程来将这两项指标纳入TOPSIS多准则决策模型中,最终运行得出每个城市关于土地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综合得分。论文主要目的是通过TOPSIS多准则决策模型综合分析山西省的生态足迹现状和耦合协调现状,并精准聚焦山西省及各城市的生态短板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地矛盾、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山西省今后实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体现转变本省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的迫切性,从而更好地协调区域资源,让本省及各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以及人文等均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