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潜阳”针法治疗卒中相关失眠及抑郁焦虑的临床研究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方法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调神潜阳”针法对卒中相关失眠患者匹兹堡随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自评医疗成效问券(Measure yourself medical outcomes profile,MYMOP)、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的影响,观察“调神潜阳”针法对卒中相关失眠的治疗效果以及探讨针刺对卒中相关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评估以针刺的方法治疗卒中相关失眠临床疗效,为卒中相关伴失眠患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研究80例病例均来源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卒中相关失眠患者,符合入组条件,按照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38),于研究过程中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0例,剩余78例。对照组针刺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调神潜阳”针法(沿皮刺0.8~1.0寸,留针5h),每日针刺治疗1次,每周针刺6次,试验疗程为两周,共治疗12次。每位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疗程中进行匹兹堡随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自评医疗成效问券(MYMOP)、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所采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失眠病程、入组PSQI评分、有无吸烟史、有无饮酒史、助眠药物使用情况等基线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观察指标比较结果如下:1、PSQI评分:经治疗后,试验组的PSQI评分较前降低(P<0.05)。对照组的PSQI评分也较前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PSQI评分明显减少(P<0.05)。2、MYMOP评分:各个评测时间点MYMOP自评量表各症状评分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症状、活动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后时间点睡眠相关症状、活动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比较,试验组睡眠相关症状、活动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下降更显著,组间比较有意义(P<0.05)。肢体相关症状在治疗后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意义(P>0.05)。3、SDS评分:两组治疗后SDS评分均较前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4、SAS评分:两组治疗后SAS评分均较前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调神潜阳”针法可以改善卒中相关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能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在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辨病相结合思想的指导下,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CKDG2A2-3期脾肾气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通过分析药物干预前后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的差异,包括实验室检测指标、中医证候评分以及治疗效果,以便更好地控制蛋白尿水平,改善肾功能、肾脏纤维化程度,延缓疾病进展,为CKD的早期防治及预后改善提供诊疗思路和临床借鉴。方法:选取符合CKDG2A2-3期脾肾气虚兼血瘀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
目的癌因性疲乏,即与癌症相关的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癌症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之一。它发生快、持续时间长,严重损害肿瘤患者的身体机能并加重其心理负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中对CRF的干预手段有限且效果不够显著。此次临床研究通过观察升阳益胃汤合三仙汤加减治疗气虚型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癌因性疲乏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最终达到改善肿瘤患
中医体质体质的形成是由先后天共同决定的,体质是一种在生理结构、功能活动、心里性格上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质,但这种稳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临床上阳虚型肌少症患者最为常见,有研究表明阳虚型老年痿病患者高达67%。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又称肌少症,是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的一种综合症,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病。近年来的资料分析表明,世界人口老龄
目的:观察夹脊穴针刺联合腰椎斜扳手法治疗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依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85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患者在治疗期间所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3例)。两组患
目的:骨骼肌减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全身骨骼肌肌量、肌力减低伴机体功能减退的,造成老年人群摔倒、活动障碍、衰弱甚至死亡等一系列不利后果的疾病,其与増龄密切相关,属于中医中“痿病”的范畴。随着全球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近年来国内外对骨骼肌减少症做了大量研究。但目前鲜有中医对骨骼肌减少症的认识的研究,本课题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及中医症状赋分,了解骨伤科老年骨骼肌减少症病例的中
目的:观察加味苦参汤坐浴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因肛周脓肿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8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人。两组患者接受同样的入院检查、术前准备及手术方法,治疗组术后予加味苦参汤坐浴,对照组予1:5000的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术后伤口疼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通督醒神”康复方案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此获得本治疗方案干预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纳入患者均来源于2020年6月到2021年1月参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督醒神”康复方案治疗中风后轻度认知障碍的循证优化研究课题组。采用中央随机方法进行区组随机,将符合纳排标准筛选后的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至
目的:评价并比较两种针刺方法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疗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旨在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式,以便推广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将其中符合纳排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A组、试验组B组,每组各40例。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于术后2个小时时分别给予试验组
目的:1、通过运用数据挖掘,对病历进行检索并设立随访,回顾性分析“叶氏伤科推拿手法”在气滞血瘀型KOA肌骨介入治疗术后近期的疗效。2、比较分析“叶氏伤科推拿手法”与不同干预措施联合在气滞血瘀型KOA介入治疗术后疗效差异。方法:1、通过HIS系统、医渡云系统检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内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肌骨介入治疗并符合纳排标准的气滞血瘀型KOA住院患者。收集病历信息,采集相关资料
目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引发吸入性肺炎及营养不良等严重并发症,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现代医疗措施见效慢、且临床疗效欠佳。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本病有一定有优势。本研究旨在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明确通关利窍针刺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皆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通关利窍针刺法,共治疗1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