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位观测法的触点材料电侵蚀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qq11qq11qq11qq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器是电路中用于实现切换、控制等功能的基础元件。触点作为电器的主要执行部件,承担着电流接通和分断的功能。触点分合过程中产生电弧放电的直接后果是触点表面的烧蚀,严重情况下将导致电器功能失效。本文针对电寿命实验中触点材料电侵蚀过程无法直接观察的不足,通过触点材料电侵蚀原位观测实验系统以及相应的电侵蚀图像处理方法,分析了银基触点材料的电侵蚀特征及其在电寿命实验过程中的演化规律、物理机理和影响因素。首先,设计了一种新型触点材料电侵蚀原位观测实验系统。实验系统以电动滑台为执行器模拟触点电弧烧蚀,并设计了触点表面图像观测单元和显微物理特性测试单元。测控系统可测量燃弧能量、接触电阻等电性能参数,开发的实验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可对触点表面图像进行自动获取、显示与存储。其次,针对触点中心烧蚀区的特点,提出了电侵蚀图像特征的识别与提取方法。基于最大类间方差分割算法和形态学运算方法,实现了中心烧蚀区面积的自动获取,进一步提出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数据结果与电侵蚀图像的配准方法,获取了电侵蚀图像中心烧蚀区的相对高度信息。实验研究了AgSnO2触点材料电侵蚀特征参数的演化过程和物理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电侵蚀图像中心烧蚀区面积随动作次数增加呈幂指数函数增加,结合电侵蚀非光学特征参数的趋势分析,确定了触点电侵蚀过程存在表面组织动态变化阶段、烧蚀区面积扩展阶段和烧蚀区深度扩展阶段。通过动静触点间接触状态的分析,揭示了触点材料电侵蚀过程中烧蚀面积与微观尺度下粗糙峰高度的主导性的竞争关系。最后,建立了触点材料电侵蚀图像累积特征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研究了触点材料制备工艺、负载电压、负载电流对电侵蚀特性的影响,确定了中心烧蚀区面积增长速度与微观尺度下粗糙峰高度降低速度负相关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法分别建立了Ag Sn O2触点与Ag Ni触点在负载电压、负载电流影响下的中心烧蚀区面积随动作次数变化的数学模型。本研究可为触点材料抗电侵蚀性能的评价提供实验方法,亦可为触点材料剩余电寿命的预测及失效机理分析提供研究思路。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全球环境污染及能源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缓解环境问题的必然趋势。然而传统永磁同步电机存在永磁磁通不可调节,电机的调速范围较小等问题。本文提出具有被动弱磁功能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基于增加电机漏磁调节气隙磁通的思路,提出了在电机转子中增设导磁滑块的结构。本文利用数学建模、有限元分析及实验验证的方法对具有被动弱磁功能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传统能源由于不可再生性,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并且带来了温室效应等诸多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成为研究的热门,其中,太阳能由于其清洁性、大规模性,使光伏发电成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分,研究具有更高电压增益、可靠性更强的逆变器,是使光伏等绿色能源友好并网、高效运行的关键。本文针对具有较高电压增益的双耦合电感型阻抗源逆变器展开了研究,具体研究内
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过程的推移导致了中国各地区心血管疾病流行倾向明显,老年人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已带来了严重的健康经济负担。心血管疾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考虑到短时间内心血管疾病遗传因素无法改变,建成环境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机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在多种建成环境领域下,国内外学者逐渐发现,街道空间环境与老年居民步行出行、体力活动与体重指数等健康指标有关,对心血管健康风险具
随着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各个国家开展了许多关于将实验动物送入太空的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获得了一些难以在地面进行重复的实验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当作模拟微重力环境的对照,与地面上空白对照的数据进行比较。小鼠是实验室生物学研究中用到的主要实验材料。然而,目前针对微重力影响下小鼠前庭系统基因表达的研究比较少。虽然已经发现在空间中下橄榄核和内侧前庭核的活性会被显著激活,但是对微重力环境下这些结构的神经可塑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我国,盐碱地与甜菜生产区高度重合,这对甜菜的耐盐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主要的产糖作物,甜菜的耐盐性研究一直是农业研究的重点。m~6A修饰是近年转录组学的研究热点,被证明可以参与植物细胞分化、生长发育及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它包括三类修饰酶:甲基化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结合蛋白。目前对植物m~6A修饰的研究集中在模式生物拟南芥上,对甜菜的研究尚未开展。因此探究RNA甲基化
继电器在铁路系统中负责信号传输和逻辑控制等功能。由于结构复杂、零件众多,零件尺寸分散性和装配工艺引起的装配尺寸分散性将导致产品质量特性与理论设计值之间存在偏差。同时,由于质量一致性设计方法的欠缺,难以识别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并为其分配合适的指标,极大地影响了产品批次一致性与可靠性,并最终影响铁路系统的安全。因此,为从根本上提高铁路继电器产品批次一致性,本文以保持力这一关键性能为目标,开展批次一致
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高度多孔的晶体材料,通过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配位形成。由于它们的多孔结构和易于调节的特性,已被应用于气体存储/分离,催化,化学传感和药物输送等。研究表明,MOFs的能带带隙一般在1.0~5.5 e V之间,可以直接作为半导体材料用作光催化剂。但单组分MOFs直接用作光催化剂会产生量子效率低、催化剂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在本文中,引入氧化物光催化剂和MOFs构成双组份异质结催化
在无人机充电领域,无线充电平台逐渐成为研究重点。无人机降落在无线充电平台上时可能会发生偏移,这会带来充电功率及效率的降低;电池充电一般是先恒流充电至额定电压,再恒压充电,因此需要系统既能够实现恒流输出,又能够实现恒压输出。针对以上两点,本文提出了基于圆台形磁耦合结构的恒输出切换无线充电系统,该系统既具有一定的抗偏移能力,又可实现不同频率下系统的恒流/恒压输出,还可以根据负载状态的变化进行实时切换控
新时代,中国对生态安全极为重视,提出了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在能源应用领域,电气化无疑是最优的选择。在众多的直流-直流变换器结构中,LLC为代表的的谐振直流-直流变换器以宽范围高效的优势,在中、大功率范围成为首选拓扑之一。然而,在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工程师们陆续发现,常规的LLC谐振变换器在电压增益、输入范围、轻载效率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课题将以LLC为基础,针
在2019年末,新冠病毒在全球迅速传播,至今疫情仍未得到解决,且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来针对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传播主要是通过其刺突S蛋白上的受体结合区RBD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导致感染细胞,该病毒传染的本质是蛋白质的对接问题。至今,蛋白质对接中的主要力学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这也是目前缺乏有效手段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揭示控制蛋白质对接的力学机制是病毒研究的核心课题。目前研究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