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市作为全国校园足球开展的首批布局城市,这一以增强学生体质、普及足球运动和为我国足球储备人才为旨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至今已走过了五年时间,这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参照全国校园足球工作的会议和精神,将其中划分的前两个阶段,对西安市校园足球活动进行现状的调查以及纵向的对比调查分析。本文主要以西安市校园足球布局的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参与的学生、教练员和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对校足办和校领导进行访谈,了解两个阶段的具体状况。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国内外青少年足球活动的相关研究进行阅读分析,学习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相关文件精神,从而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校园足球第一阶段的开展是比较顺利的,尤其是克服了最初场地条件不好的问题,在第二阶段中硬件设施的问题有了很好的改观,所有开展学校球场全部为人工草场。2.参与校园足球的活动中小学基本保持在46所,中间有所增加但因为没有场地等原因又退出了。参与的学生因学校的数量变化而有所变化,可以统计到的学生在近两千人,实际中参与校园足球的要更多。学生的训练次数和时长在第二阶段中也有了一定的保障,平均至少在每周3次以上。3.大多数校领导更加在意的是学校的升学率,体育课本身在学校中就不能与所谓的主课相比,更不愿意大力发展足球运动,让校园足球的发展受到了限制。4.西安市校园足球的教练员数量在第两个阶段中没有太大的变化,基本满足最低标准(每校两名),总数量会随着学校的增减而变化。教练员待遇始终处于学校教师中下等水平,没有改变,这也影响了教练员的动力和责任心,并且高水平的教练员严重不足。5.西安市校园足球联赛的开展组织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认可,这也是校园足球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联赛的裁判工作还需继续努力。中小学与高中、大学联赛不能衔接影响整个校园足球的发展,制约了对足球人才的培养和储备。6.学生家长是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主导因素,家长最担心的问题是孩子安全和文化课学习成绩。参加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都有专门的保险,安全也与硬件设施和教练员的正确培养有关。其次是学生学业与足球训练的冲突。家长不愿意过多的在此投入资金也是影响孩子参与许多校园足球活动的屏障。7.输送渠道的狭窄和体制不完善也制约了校园足球为中国足球输送后备人才的作用,在两个阶段中大多数参加校园足球的学生正常升入了中学(高中),有少数的学生通过特招进入重点中学(高中)和高校,能为中国足球储备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加之陕西目前没有职业足球俱乐部,梯队无法形成,输送渠被堵死,就算有了人才也会造成流失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