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激蛋白在松墨天牛响应高温胁迫中的功能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sky4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作为一种变温动物,高温胁迫对其生长发育及繁殖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带来平均气温的升高和高温事件的频发,给昆虫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昆虫逐步形成了一套基于行为、生理生化及遗传上的应对高温的响应机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是我国南方松林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我国重大检疫性森林病害—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对我国森林资源从经济上和生态上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松墨天牛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地区,成虫在野外常常面临37.5℃及以上的高温天气。松墨天牛的耐热性及耐热机制直接影响其在气候变暖条件下的种群动态和地理分布,进而间接影响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一类分子伴侣,可在生物体遭遇热胁迫时保护底物蛋白热变性聚集和非正常降解,是昆虫应对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究松墨天牛在高温胁迫下的响应机制,本论文在明确松墨天牛成虫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基础上,以热激蛋白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因克隆、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记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系统探究高温胁迫下HSP在雌雄成虫的虫体、组织和生殖细胞中的响应模式,异源表达后对其体外分子伴侣活性进行测定,最后通过RNA干扰实验验证HSP基因在松墨天牛热胁迫响应中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高温胁迫处理条件下测定成虫的存活、取食、繁殖和子代适合度指标,对其耐热性进行评估。设置连续高温胁迫处理,测定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在37.5、40、42.5和45℃条件下的致死中时间。设置每天3 h的周期重复性热胁迫处理,发现37.5℃周期重复性热胁迫对成虫的存活情况、取食量、产卵量与子代适合度等参数未产生显著影响。当胁迫温度提高至40和42.5℃时,雌雄成虫寿命缩短、取食量和产卵量降低及子代适合度下降。但仍有部分个体可继续延续种群,并且成虫出现了热适应性及产卵策略的改变。研究结果可知,松墨天牛成虫的耐热性较强,夏季常见的37.5℃高温天气不会对其种群动态产生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40℃及以上的高温频率增加,仍有部分个体可成功存活及繁殖。2.利用RACE和RT-PCR扩增技术,克隆获得了13条MaltHSP20s基因、2条MaltHSP40s基因和6条MaltHSP70s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HSPs的结构特点,发现这些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度、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结构域、序列标签、二级结构和三维结构均符合所属家族的特征。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松墨天牛热激蛋白基因广泛分布于胞外、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与内质网等部位。对来自不同类群昆虫的HSP20、HSP40和HSP70基因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松墨天牛的HSP基因均聚类在鞘翅目分支上,且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的HSP基因亲缘关系最近,表明松墨天牛热激蛋白基因序列的结构较为保守。3.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21条HSP基因在雌雄成虫在短时高温胁迫下的转录响应,结果表明:HS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35℃的处理下开始上调,随胁迫温度的升高在42.5℃条件下达到峰值;热胁迫下,MaltHSP20-5、MaltHSP20-11、MaltHSP70-2这3条基因在雌雄成虫中的上调倍数最高;辅助分子伴侣MaltHSP40s和保守型Malt HSC70s的上调倍数较低;大多数HSP基因在卵巢和精巢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触角、足和翅等组织,热激后HSP基因在头部上调倍数很高。筛选MaltHSP20-5、MaltHSP20-11及MaltHSP70-2为松墨天牛成虫热胁迫响应的关键基因,推测其优先保护生殖相关蛋白质。4.通过体外原核表达纯化成功获得了高浓度的MaltHSP20-5、MaltHSP20-11及MaltHSP70-2蛋白。体外分子伴侣活性验证实验表明MaltHSP20-5和MaltHSP20-11可有效保护苹果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在43℃下的热聚集,且与底物摩尔浓度比例为1:1时保护效果较好,MaltHSP20-5的分子伴侣活性显著优于MaltHSP20-11。MaltHSP70-2在25至40℃温度区间内具备较高且稳定的ATP酶活力,过表达MaltHSP70-2的大肠杆菌细胞耐热性显著提高。说明松墨天牛HSP具备较高的分子伴侣活性,可在热胁迫下对松墨天牛体内蛋白质进行保护并提高细胞耐热性,从而帮助机体抵御热胁迫。5.通过蛋白免疫印记实验对松墨天牛热激蛋白在翻译水平上的表达特性进行检测。发现热胁迫后MaltHSP20-5、MaltHSP20-11及MaltHSP70-2蛋白在雌雄成虫及卵巢和精巢叶中大量上调。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对热激蛋白在松墨天牛精巢叶中的分布进行检测,表明MaltHSP20-5和MaltHSP70-2均主要分布于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并且热胁迫后平均荧光强度显著提高,而在精细胞中分布较少且无显著差异;热激后MaltHSP20-5蛋白在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核中有分布。从翻译水平上验证了HSP参与松墨天牛的热胁迫响应及其对生殖细胞的保护。6.利用RNA干扰技术探究降低MaltHSP20-5和MaltHSP70-2基因在松墨天牛体内的表达量对成虫耐热性及其他HSP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发现注射8μg MaltHSP20-5和MaltHSP70-2基因片段的双链RNA后,3~5d内检测到靶标基因的下调。MaltHSP20-5和MaltHSP70-2基因下调使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在42.5℃下的致死中时间缩短及存活率降低。同时,MaltHSP20-5基因下调后,MaltHSP40-1和MaltHSP70-2的表达量下调;MaltHSP70-2下调后,MaltHSP20-5和MaltHSP40-1的表达量上调。说明热激蛋白各家族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进一步验证了热激蛋白基因参与松墨天牛的热胁迫响应。
其他文献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离不开市场影响,所以其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套制度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根据事业单位自身情况制定,重点是为了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各项工作流程,控制工作顺利进行,如此才能保证在新时期内,事业单位自身的改革能够朝着正确、积极的方向发展,才能够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结构。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事业单位贯彻落实内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履行着依法行政、执法监督与管理社会的职能,在时代发展步伐加快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要抓住机遇,积极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基于此,首先对我国目前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概述,其次从多方面分析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内控制度建设的建议。
在"互联网+"背景下,不断促进"互联网+"和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结合,积极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时代发展、教学改革和实际教学工作等方面对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的必要性展开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经验,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
上海市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是长江口发育最为完善,规模最大的一处河口型滩涂湿地。其丰富的湿地资源及江海交汇的独特的水文条件,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成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迁徙水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过境水鸟近百万只,具有较高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由于保护区内互花米草的入侵与清除,对迁徙鸟类的停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简述了东滩湿地植物群落、底栖动物
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是集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于一身的优良树种,但成熟的紫荆种子具有明显的休眠习性,这给其播种育苗生产带来了一定困难。本研究以紫荆种子为材料,对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贮藏物质、内源抑制物、植物激素及呼吸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再结合双末端测序(Paired-End)和无标记分级蛋白定量技术(Label-free)对紫荆种子进行转绿组学和蛋
集成竹(Laminated veneer bamboo,LVB)是由竹片顺纹组坯胶合而成的一种纤维定向高强结构材,适用于大跨及多、高层建筑中的梁和柱等结构构件,应用前景广阔。因为竹材天然属性和加工工艺等因素,集成竹材料不可避免地会含有微裂纹、微孔等初始缺陷。在结构服役期间,材料内部微裂纹、微孔等缺陷扩展导致地结构刚度退化、强度降低,会致使集成竹构件可能在达到设计强度前率先发生断裂破坏,进而影响集成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的增长,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提升森林培育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森林多种效益和功能的最大化,对于满足人类生态需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快速、实时、精确地获取林分结构和林木生理参数是实现森林高效精准培育和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前提,也是研究森林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过程的基础内容。传统的森林林分结构和林木生理参数的获取主要是通过林分实测和实验室观测等来进行,但其通常成
智慧课堂作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是教育实践与全媒体技术深度融合的课堂形态。"智慧课堂"能够贯通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融合教师、学生和教育媒介三大要素,生成管理、互动和评价三大支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智慧课堂,解读"智教、智学、智管"课堂教学智慧模式的育人逻辑,并分析了智慧课堂的生成机理,由此构建智慧课堂系统内在结构,促进智慧教学的发展。
阔叶材原木因其天然的色泽、优美的纹理和高强度的力学性能,成为家装业和建筑业的理想原材料。阔叶材原木的质量随树种、产地、甚至同一树木的不同部位变化较大,其内部缺陷(如空洞、腐朽、内裂等)直接关系到木材潜在的等级和价值,并影响其利用率。原木质量精准检测通常包括多阶段的质量分等和精确的缺陷检测,因此,在采伐区开展木材质量检测与分等,便于木材快速分流,节约运输成本;同时,在制材厂精准检测木材缺陷,有利于优
森林公园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风景林是森林公园的物质基础。但我国现有的大多数森林公园是在以提供木材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国有林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大牺牲了对风景林色彩视觉效果的考虑。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如何在协调风景林多种功能的基础上,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休闲娱乐需求,成为城市森林公园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景观色彩作为风景林康养重要的组成要素,提升景观色彩质量对森林康养游憩基地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往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