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乙醇—浊度法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bb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影响黄酒沉淀的最主要因素——非生物稳定性出发,研究酒体中多种组分如蛋白质、多酚、Fe3+、多糖等与黄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关系,创建了黄酒乙醇浊度法这一全新的快速判断黄酒非生物稳定性的检测方法。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影响黄酒非生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酒样中添加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量68KD),酒体浊度可达到最大值,继续添加蛋白质,酒体浊度反而下降;加入少量单宁酸即可让酒体浊度达到30%以上;在酒样中加入铁盐,酒体的浊度会不断增加直至产生大量沉淀;而加入多糖对酒体的浊度基本没有影响。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表明:黄酒中的蛋白质与多酚所形成的缔合物是影响酒体非生物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2)创建了黄酒乙醇浊度试验法:在10ml澄清酒样中,分别加入1~10ml乙醇,高速混合器振荡1min,室温放置两小时后,在分光光度计800nm波长下,测定混合酒液的透光度(T),即可得酒体的浊度(1-T)%。以酒体浊度为纵坐标、乙醇加入百分含量为横坐标作图,可得到一个“S”形的曲线。在乙醇的加入量为40~60%之间,各类酒体的浊度都存在着一个突变范围,且在这个范围内,加入等量的乙醇时,酒样浊度越小,则酒体的非生物稳定性越好。(3)用不同陈酿年份的基酒和多种成品酒,与其采用冷冻过滤和助剂处理等工艺方法处理过的酒样作对比,乙醇浊度试验的结果显示:处理酒样的非生物稳定性都明显好于对照酒样。(4)以乙醇加入量50%为标准,对多种市售成品酒进行乙醇浊度试验,根据酒体的浊度大小,将酒样的非生物稳定性分为高、中、低三大类,并与其冷冻实验和强化试验的结果相对比,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5)研究了黄酒乙醇浊度法的可能机理:实验表明,黄酒加入乙醇后,酒体中的多糖、α-氨基氮、Fe3+等含量基本不变;高分子蛋白质的含量大幅减少,一万以下低分子量蛋白略有增加;蛋白质总量与多酚含量则是在非生物稳定性较差的酒样中增多,而在非生物稳定性好的酒样中却都有所减少。可以认为,乙醇的加入主要使酒体中高分子蛋白质强制析出,并破坏了蛋白质+多酚=蛋白质-多酚缔合物的动态平衡,使酒体产生混浊,因而反映了影响非生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正> 谢碾岩盐矿床位于江苏省淮阴市南9公里,为白垩系浦口组时期沉积的内陆湖相盐矿床。具有埋藏浅、含盐系厚度大、盐群多和NaCl品位较低等特点。其岩盐顶板埋藏深度630~700m
采用分离式Hopkinson Bar技术对TC6钛合金进行动态剪切试验,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研究TC6钛合金绝热剪切带不同发展阶段的精细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BD)方案是目前常用的抗骨髓瘤方案,该文报道1例在应用BD方案治疗后出现严重精神障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该患者在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后接受了2个疗程的B
利用Matlab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开发功能,结合真实的光谱图,制作了杨氏双缝干涉、牛顿环干涉、圆孔夫琅和费衍射的仿真模拟图形用户界面.实验所得出的图样细致逼真,使整个物
<正>针对不同知识特点,设计不同导学方式,这是优化教学的需要,用得好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现仅就问题式、表格覆盖式、
“打开包装,巧克力上蠕动的白色蛆虫,吓得我一身冷汗。”家住丰台区和义东里小区的肖女士称,昨天上午在家吃德芙巧克力时发现活蛆,随后赶紧向销售超市和德芙生产商反映了该问题。
目的:观察Caspase-8,NF-kB在经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处理后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金雀异黄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外科手术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英语教学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文中主要探讨怎样根据英语学科的特
<正>上期我们介绍了发动机积碳的形成、危害及相关减控方法,同时我们还提到,积碳及油泥是发动机的两大杀手。在这里,我们将对发动机的另一大杀手——油泥进行解读,看看油泥是
伴随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增大,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不断壮大。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但大学生的消费理念与其实际的消费习惯存在较大的差距。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