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山时代后期,地处汉水中、上游及其以南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在继承之前的屈家岭文化后进一步发展。以往对该文化墓地的研究表明,其社会内部的阶级分化已较为明显,尤以汉东地区为甚,而湘江和汉水上游地区则紧随其后。这种阶级上的分化不仅将石家河文化带入了文明的门槛,或许也加速了石家河文化的覆灭。本文对石家河文化墓地的出土材料进行了梳理。首先,笔者在重新讨论石家河文化的分期的基础上,对石家河文化的墓葬进行了分期研究,确定了石家河文化墓葬的相对年代。其次,分析了典型墓地,讨论了墓葬间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同时又对各墓地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渊源、流向,与周边考古学文化遗存互动交流。最后,笔者划分了石家河文化墓地的等级,借此讨论石家河文化的社会性质及其历史进程,认为内外双重因素导致了石家河文化的突然消失。笔者将文章分为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绪论简要概述了石家河文化的时空范围、学术史、学术观点以及目前仍需解决的问题。第一章石家河文化墓葬的分期及年代笔者对石家河文化肖家屋脊、邓家湾、青龙泉、七里河以及岱子坪遗址的居址进行分段,建立了石家河文化墓地的编年框架,明确了墓地在石家河文化中的相对年代。第二章石家河文化典型墓地分析笔者对肖家屋脊、邓家湾、青龙泉、七里河以及岱子坪遗址的石家河文化墓地进行分析,表明各墓葬在随葬品数量、墓圹面积、墓地布局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阶级的高低和贫富上的巨大落差。第三章石家河文化墓地表述的历史进程笔者讨论了石家河文化墓葬作为一种文化因素的渊源和流向,认为肖家屋脊和邓家湾,以及青龙泉墓地在墓葬形制和葬俗上继承了屈家岭文化的丧葬形式,而七里河遗址和岱子坪遗址的墓葬在形制和葬俗上则受到了大汶口文化和湘江流域地区考古学文化墓葬传统的影响。关于石家河文化墓葬的流向,就目前的材料表明仅有七里河遗址三房湾文化在葬俗上继承了青龙泉遗址的腰坑葬,而肖家屋脊遗址后石家河文化则仅保留了瓮棺葬,无土坑墓。最后,结合之前对墓地的分析,笔者在石家河文化的时空框架内将石家河文化典型墓地的墓葬分为了6个级别,4个层次。同时,指出石家河文化在所面临的时代大环境下已步入文明,并认为由于其内部阶级的高度分化和来自北部王湾三期遗存的向南挤压,最终导致石家河文化消亡。第四章结论对之前石家河文化墓地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做出最后结论性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