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河文化墓地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le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山时代后期,地处汉水中、上游及其以南地区的石家河文化,在继承之前的屈家岭文化后进一步发展。以往对该文化墓地的研究表明,其社会内部的阶级分化已较为明显,尤以汉东地区为甚,而湘江和汉水上游地区则紧随其后。这种阶级上的分化不仅将石家河文化带入了文明的门槛,或许也加速了石家河文化的覆灭。本文对石家河文化墓地的出土材料进行了梳理。首先,笔者在重新讨论石家河文化的分期的基础上,对石家河文化的墓葬进行了分期研究,确定了石家河文化墓葬的相对年代。其次,分析了典型墓地,讨论了墓葬间的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同时又对各墓地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渊源、流向,与周边考古学文化遗存互动交流。最后,笔者划分了石家河文化墓地的等级,借此讨论石家河文化的社会性质及其历史进程,认为内外双重因素导致了石家河文化的突然消失。笔者将文章分为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绪论简要概述了石家河文化的时空范围、学术史、学术观点以及目前仍需解决的问题。第一章石家河文化墓葬的分期及年代笔者对石家河文化肖家屋脊、邓家湾、青龙泉、七里河以及岱子坪遗址的居址进行分段,建立了石家河文化墓地的编年框架,明确了墓地在石家河文化中的相对年代。第二章石家河文化典型墓地分析笔者对肖家屋脊、邓家湾、青龙泉、七里河以及岱子坪遗址的石家河文化墓地进行分析,表明各墓葬在随葬品数量、墓圹面积、墓地布局等方面都显示出了阶级的高低和贫富上的巨大落差。第三章石家河文化墓地表述的历史进程笔者讨论了石家河文化墓葬作为一种文化因素的渊源和流向,认为肖家屋脊和邓家湾,以及青龙泉墓地在墓葬形制和葬俗上继承了屈家岭文化的丧葬形式,而七里河遗址和岱子坪遗址的墓葬在形制和葬俗上则受到了大汶口文化和湘江流域地区考古学文化墓葬传统的影响。关于石家河文化墓葬的流向,就目前的材料表明仅有七里河遗址三房湾文化在葬俗上继承了青龙泉遗址的腰坑葬,而肖家屋脊遗址后石家河文化则仅保留了瓮棺葬,无土坑墓。最后,结合之前对墓地的分析,笔者在石家河文化的时空框架内将石家河文化典型墓地的墓葬分为了6个级别,4个层次。同时,指出石家河文化在所面临的时代大环境下已步入文明,并认为由于其内部阶级的高度分化和来自北部王湾三期遗存的向南挤压,最终导致石家河文化消亡。第四章结论对之前石家河文化墓地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做出最后结论性的概括。
其他文献
随着电子政务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以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中国传统的行政审批方式已经无法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变革与创新将成为我国行政审批发展的主旋律。作
本文通过对造律台文化的分期重新进行梳理,总结其文化特征,以此为基础比较分析长江下游地区含有造律台文化因素诸遗存,对比这些遗存与造律台文化的年代关系和文化关系,确认了造律
2014年,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区域合作进入了第15个年头,在这15年中,三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三国之间的交往变得十分频繁。合作,作为一种模式的存在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成为
在集资诈骗罪的认定过程中,除了要证明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外,还要证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任何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都是通过客观行为加以外化和表现。通过已知
目的:探讨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对NTG患者81例81
近年来,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在我国各大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不但能有效解决以往实践教学和塑造现代复合型人才间的矛盾冲突,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将主
审美教育对幼儿的生活和生命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审美教育的有效实施需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以正确厘定幼儿审美教育的目标,合理选择审美教育的
:介绍了涡电流测振系统的设计和结构组成 ,以及采用稳态正弦激振方法对悬臂梁动态特性进行测试的方法 ,给出了悬臂梁的幅频特性测量结果。实验证实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This pa
<正>委内瑞拉曾经是南美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但是长期以来,70%以上的农产品依赖进口,近年来,委内瑞拉国内更是出现了严重的食品短缺,以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认定通常采用“三对照”原则,在必要时,需通过骨龄鉴定的方法确定其真实年龄。未成年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