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感在人们生活和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数字、使用数字,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更快的解决与数字相关的问题。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NCTM就提出发展学生的数感,随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相继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中国于2001年也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一种以人对数与运算概念的理解为基础,在感知数与运算的同时对其进行思考,进而能为具体问题选择灵活而有效率的策略的感觉。本研究从五个维度对数感进行研究,这五个维度分别是:1.理解数的意义;2.比较数的相对大小;3.用多种方法表示数;4.理解运算对数产生的作用;5.使用恰当的策略并判断结果的合理性。本研究主要关注两个问题:第一,6、8年级学生的数感水平和元认知水平;第二,6、8年级学生数感与元认知的相关关系。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对长春地区和洮南地区6、8两个年级学生的数感和元认知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1. 6、8年级学生数感的整体状况6、8年级大部分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答案,但从他们的解释中发现,多数学生都习惯于通过精确的纸笔计算来获得答案,能够运用数感解决问题的学生比例较低,因此,学生在数感方面的整体表现还有待提高。6、8年级学生的数感各维度之间均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整体的发展趋势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数感表现呈现上升的趋势。这说明随着数概念学习的深入、生活经验的增加以及思维的发展,数感会不断提升,同时也说明数学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数感发展。在数感五个维度的比较中,6、8年级学生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表示数和知道运算对数产生的作用方面表现较好,而在比较数的相对大小和使用恰当的策略并判断结果的合理性方面表现欠佳。2. 6、8年级学生元认知的整体状况6、8年级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差不多,都处于中等位置,无显著差异,在元认知各维度上的差异也不显著,但个体间的元认知差异都较大,而且6年级个体间差异要明显于8年级。6、8年级学生在元认知监控方面表现的最不好。3. 6、8年级学生数感与元认知的相关性6年级学生的数感与元认知之间存在正的线性关系,说明元认知好的学生在解决与数字有关的问题时能更好的运用数感,而元认知差的学生在解决与数字有关的问题时无法有效的运用数感,但元认知水平的提高对数感成绩的提高并不是很明显。8年级学生的数感与元认知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元认知的好坏与学生解决数字相关问题时能否运用数感没有太大联系。通过对比两个年级的情况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数感与元认知的关系并没有随之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