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伴有多系统损害表现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迁移易反复,无法预测。目前认为与遗传、激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体内大量自身抗体的异常表达不仅与疾病诊断有关,也与某些特定的临床症状或疾病亚型相关。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修订的SLE诊断标准中包含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Sm抗体(anti-Sm antibody)、抗双链DNA抗体(anti double strands antibody,anti-dsDNA)和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但anti-Ro、anti-La和抗核糖核蛋白抗体(anti-ribonucleoprotein)在SLE患者血清中也较常出现。但约有20%的SLE患者ANA会随着病程进展转为阴性,抗-dsDNA抗体和补体也会随疾病活动度和治疗措施改变发生波动。肾脏损害是导致SLE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SLE患者肾脏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改善对疾病的预后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临床上检测肾脏病变的金标准仍是肾脏活检。SLE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40×10^9/L)可因颅内或胃肠道出血而危及生命,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血清抗体可早于典型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改变被检测到,但目前的诊断标准中仍缺乏辅助SLE早期诊断的自身抗体,也未推行对于早期疑似SLE血清学改变人群的监测计划。SLE患者早期常表现为发热、皮疹和/或关节疼痛等非特征性临床表症状,且随病程进展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变异性大,不典型SLE的诊断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且部分患者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不佳或者无效,也给疾病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现已发现100多种与SLE相关的自身抗体,但兼具高敏感性和特异度的自身抗体仍在探索中。近年来,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随着蛋白纯化和芯片制备技术的提高,仅需微量样本即可同时对蛋白芯片上发生抗原抗体结合的蛋白进行分析,在各种疾病血清标志物的研究中有无可比拟的优势。HuProtTM人类重组蛋白芯片是目前世界上通量最高的蛋白芯片,本研究利用该芯片研究SLE患者血清抗体表达情况。目的筛选SLE患者与正常对照和疾病对照血清中差异表达抗体,并进行大样本验证,评估差异抗体作为SLE辅助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方法本课题从分子流行病层面,采用病例对照设计,探讨SLE患者体内抗体水平变化。实验整体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小样本探索性实验,使用涵盖20000个HuProtTM人类重组蛋白芯片,选取15例SLE患者血清,5例健康对照血清,每一例样本对应一张芯片,初步筛选具有一定差异的潜在自身抗原。第二阶段:大样本验证:基于第一部分的数据,依照潜在标志物列表,定制芯片,扩大样本进行验证。选取SLE110例,RA30例,SS30例,健康对照106例。评价血清差异抗体单个或组合作为SLE生物标志物的价值,首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单个差异的诊断价值,然后基于训练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SLE风险的差异抗体联合判别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探讨其联合诊断价值。结果第一阶段:本研究通过HuProtTM人类重组蛋白芯,在筛选的近20000个蛋白中,建立SLE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抗体谱,按照标准,P<0.05且foldchange>1.5,将符合标准的蛋白纳入第二阶段验证,最终共选取81个蛋白。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纳入的81个蛋白定制芯片,经过筛选,与正常对照相比,SLE患者血清中有15种抗体(RPLP2,RPLP1,RPLP0,SNRPC,PARP1,HK1,TROVE2,SRSF7,HIST1H1C,SRSF6,H1F0,MAK16,MAK16,RPL23A,JHU04032)水平显著上调(均有P<0.05),RPLP0,RPLP1和RPLP2分别作为区分SLE患者和健康对照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超过0.9;与疾病对照相比,SLE患者血清中有14种抗体(RPLP2,RPLP1,RPLP0,MAK16,RPL23A,MAK16,JHU04032,PARP1,RPL35,MAK16,RPL7A,RPL14,DCX,SRSF6)水平显著上调(均有P<0.05),单个蛋白在区分SLE患者和疾病对照时,特异度较好,灵敏度一般。联合预测SLE风险的判别公式为logit(P=SLE)=-1.826+0.014RPLP2+0.027PARP1+0.564MAK16-0.881RPL7A,AUC为0.979,预测能力较好。结论1.与正常对照相比,SLE患者血清中RPLP2、RPLP1、RPLP0、SNRPC、PARP1、HK1、TROVE2、SRSF7、HIST1H1C、SRSF6、H1F0、MAK16、MAK16、RPL23A、JHU04032、USF1、MAK16、RPL14、RPL35、NFATC2、RPL7A、SP5、RPL14、FOXC2、RELL1、TBX1、PIK3CG、JUND、CDK19、GABRA4、DBP、NOC3L、LLPH、DGCR8、MAST3相应IgG水平显著上调,血清RPLP0、RPLP1、RPLP2、SNRPC、PARP1、HK1、TROVE2、HIST1H1C、SRSF6、MAK16相应IgG在单独预测SLE发病风险及疾病区分均表现良好。2.血清RPLP2-IgG,PARP1-IgG,MAK16-IgG和RPL7A-IgG联合有望作为SLE潜在的生物标志物。3.对于上述抗体进ELISA实验可以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确证,对相关蛋白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有望为SLE的机制研究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