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成功利用甲钴胺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甲钴胺局部注射诱导移植后的大鼠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及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本课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甲钴胺联合BMS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实验,探讨体内诱导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可行性,为脊髓损伤新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将40只SD雌性大鼠制备T10节段脊髓横断模型后,随机分为四组,10只/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甲钴胺治疗组)、C组(BMSCs移植组)、D组(甲钴胺+BMSCs联合移植组)。于术后1、7、14、21天行下肢功能BBB评分、免疫荧光显微镜观测GFP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及分布情况、HE染色观察脊髓白质、灰质及细胞间质损伤情况,Nissl染色观察残存神经元状态、分布及再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造模后四组大鼠均出现了严重的双下肢功能障碍,此时四组大鼠的BBB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21天各组的BBB评分随时间延长均有所提高,显示大鼠脊髓损伤后都有一定修复,但C、D组要强于B组。B组强于A组。2、脊髓组织病理切片显示,A组受损脊髓受损严重,细胞结构紊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修复程度低且缓慢;B组、C组均优于A组;D组可见组织受损较轻,且修复较快,免疫荧光显微镜下C组和D组均可见带荧光的神经元样细胞,但C组荧光强度及密度均不如D组。在Nissl染色切片中,尼氏小体数量,D组残存最多且再生数量最多。结论:1、BMSCs移植和甲钴胺治疗均可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双下肢运动功能,而两者联合治疗脊髓损伤效果更好。2、BMSCs在脊髓组织微环境中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甲钴胺能促进BMSCs向神经元样分化,具有协同作用。3、甲钴胺联合BMSCs移植可减轻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