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马湖作家群"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聚集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的一个作家群体,包括夏丐尊、朱光潜、朱自清、丰子恺等,他们在散文创作上多有收获,在美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也有突出成就,但过去对于后者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白马湖作家群"不只是创作流派,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重要的教育家群体。他们在审美教育的观念、方法上有过相当前卫而又科学的探索,为我国现代审美教育体系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们当年提出的以生命为本位的审美教育观、多位一体的美育实践,以及如何把美育观念转化为课程和教学活动,如何提升教师审美素养,等等,都有切实思考。这些思考和实践经验相当宝贵,即使放在当下,仍然富于启示意义。本文尝试梳理"白马湖作家群"在审美教育领域的理论探索与教育实践,探究他们创作与美育实践的关联,衡定这一美育流派在现代教育史上应有的地位,并兼及对我国当下美育实施的反观与借鉴意义。文章共分作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论。提出主要的研究思路,同时对过去相关研究做一简要的回顾。第二章概述这一群体的审美教育观念,分别从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与教学观四个层面进行论述。在实用主义教育理念的笼罩下,关注人之所以为"人"的主体精神空间是这一群体的重要教育诉求,唤醒受教者沉睡的生命审美意识是他们所努力的方向。据此他们指出,为人"师"者当警惕滑向教育"匠"人的倾向,看待学生应区别于"物"的形态,教学眼光则须从简单机械的技末传授放宽到对学生生命本体的精神关照。第三章分别以学校、生活、作品和环境四个环节为视点,论述其多因素交融与共生的美育实践生态系统。学校是他们的主要阵地,生活是他们的渗透媒介,作品是他们的有力支撑,环境则是他们的重要依托。正是在这样一种多维度、全方位的美育情境中,春晖中学以独特的教育面貌、理想的教学品质迅速成长为一方令人景仰的教育高地,成就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教育佳话。文章还探究这一流派文学创作及其美育观念的关联。第四章以这一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美育样本为镜,通过对比与反思,看取这一群体对当下实际的借鉴意义,并尝试寻找尚待补充与挖掘的美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