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发展与提升”被列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想象是重要的思维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维培养的目标,强调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想象力。想象是儿童独特的存在方式。小学阶段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期,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关键期。小学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洁富于节奏、画面感、跳跃性强,充满趣味,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载体,笔者将对小学低段诗歌教学中培养儿童想象力的策略进行研究。本文分四章论述小学低段诗歌教学中儿童想象力培养的必要性、具体要求、教学中的不足及具体策略。第一章是绪论,探究小学低段诗歌教学中儿童想象力培养的研究意义、想象力等关键词界定、研究目标和内容、运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关于想象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旨在探讨儿童想象力培养的理论基础、特征与要求。着重从儿童奇幻自由性、形象唯我性、游戏创造性、情感趣味性、个体差异性的心理独特性理论出发,根据萨特文学想象理论的期待和预测,创造自由想象空间。刘勰“神思”中“虚静·自由、博见·贯一、情变·辞令”理论,确立了培养儿童想象力的基本特征,即现实事物的拼接,相似形象的转换;物我统一,异想天开;打破常规,超越时空界限等。接着明晰了儿童想象力的构成要素和培养内容。最后从小学低段儿童心理独特性、课标要求、教材诗歌内容明确想象力培养的基本要求。第三章旨在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小学低段诗歌教学中儿童想象力培养的现状,并分析现状成因,主要有以下原因:学生体验不丰富,情感推动力不足,文字与表象不能互转,教学方式成人化,无视儿童心理、想象特点等。第四章旨在提出小学低段诗歌教学中培养儿童想象力遵循的原则和思路及具体策略方法。如积累表象,奠定想象基础;培养再造想象力的策略,图文结合策略,言象结合策略,心理成像策略;培养创造想象力的策略,营造自由氛围法,情感情趣推动法,游戏创造法,实物联系组合法,“窥象运斤”,引导想象文质并重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