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器,它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节奏。找到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就找到了开启社会发展迷宫的钥匙。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巨人”的肩上,经过艰难的求索,在纷繁多变的人类社会中,找到了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在经过无数学者的解读后,出现了“破碎化”、“丛林化”、教条化以及曲解化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本身所具有的真精神。为了克服种种失真现象,必须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本,结合历史条件,还原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本真面貌。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为主题,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文本,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形成、内涵和特征、主要内容和动力机制,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本文的总体逻辑线索如下:从哪里来(追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形成阶段)本质特征(探析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主要内容)怎么样(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机制)怎么办(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解析现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离开历史,思想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首先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发展阶段和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经历了提出、完善和成熟三个发展阶段。在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形成的不同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都吸收、借鉴了以往“巨人”的思想精髓。本文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读书笔记、他们所接触过的理论家以及所读过的著作,溯本求源,挖掘了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理论来源。通过详尽的考察,本文发现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爱尔维修的利益观、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和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思想等等,都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理论来源。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在回答了“从哪里来”的问题后,本文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内涵和特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语境中,本文对“动力”、“社会发展动力”的内涵进行了文本考证,认为社会发展动力就是以现实的人为前提能够促进社会产生、运动、进步的动因和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的思想。沿着马克思、恩格斯探索社会发展动力的思维逻辑路线,本文发现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是由主体动力、生产力根本动力和社会基本矛盾动力三部分组成,三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基本结构。根据社会发展各个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社会发展动力具有主客体相统一性、系统性和历史性三个特征。在考察历史和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逐渐走向了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深处”,具体分析了它的主要内容。首先,现实的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需要、利益、意识、人民群众都属于主体动力的范畴,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工具、科学技术都属于生产力动力的范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动力。最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阶级斗争是基本矛盾动力在现实社会中的直接体现,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内部各动力所构成的“合力”结果就是社会发展。经过系统化的分析,层层剥离,本文认为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包含三个动力机制,即需要与生产之间的互动机制、生产力内部的渗透机制和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机制。需要与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条由需要、生产、新需要、再生产所组成的运行机制,它们之间螺旋式的扩大运动,奠定了社会发展的基础。实体性要素与非实体性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由各要素所组成的渗透机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内部各要素之间一环扣着一环,形成了一个矛盾运行机制,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解释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针对现今中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为构建“新常态”下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面对人的自主创造能力较低的现状,必须从需要和利益方面激发主体动力;面对生产力发展后劲不足的现实,必须从科教方面增强生产力动力;面对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不协调的困境,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基本动力机制内部的良性运行,构建中国社会发展的合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