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刺进行对比,观察“枕三穴”放血配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枕神经痛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枕三穴”放血配合电针颈夹脊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各30例。治疗组选穴:枕1穴、枕2穴、枕3穴、C2夹脊穴、C3夹脊穴。根据患者头痛部位选取枕部穴位,持一次性采血针快速点刺,针刺深度约2-3mm,反复交替挤压和舒张针孔,挤出血量约1ml。针刺夹脊穴时行捻转泻法,得气后将电针电极分别连接于C2、C3夹脊穴处,选择疏密波,频率为2Hz/100Hz的变频方波,刺激量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治疗30min。对照组选取双侧天柱、后顶、风池、完骨、后溪,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两组治疗均为1次/日,连续7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周。研究中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其减分率为主要结局指标,以改良头痛积分量表、头痛影响测定量表(HIT-6)、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次要结局指标,对其进行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治疗组1例因工作原因脱落,完成治疗59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疼痛部位、VAS、头痛积分、HIT-6、SAS、SDS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视觉模拟量表(VAS):治疗1次后,治疗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VAS评分较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次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前有所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组内比较,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枕三穴”放血配合电针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起效较快,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2.改良头痛积分量表:治疗1次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疼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积分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头痛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次后及治疗结束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痛积分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头痛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枕三穴”放血配合电针治疗枕神经痛可以有效减少疼痛发作次数,缩短疼痛持续时间,降低疼痛程度,且优于常规针刺组。3.头痛影响测定量表(HIT-6):治疗1次后,两组组内比较,均较前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HIT-6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次后,两组HIT-6评分均较前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HIT-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枕三穴”放血配合电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枕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4.焦虑自评量表(SAS):治疗1次后,治疗组S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SAS评分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S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S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枕三穴”配合电针治疗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效果优于常规针刺,且起效快。5.抑郁自评量表(SDS):治疗1次后,治疗组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SDS评分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SD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枕三穴”配合电针治疗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效果优于常规针刺,且起效快。6.研究过程中,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对照组为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2.8%,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愈显率为56.7%,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愈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提示“枕三穴”放血配合电针组愈显率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1.“枕三穴”放血配合电针治疗枕神经痛的愈显率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且起效快。2.“枕三穴”放血配合电针颈夹脊治疗枕神经痛可以明显降低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