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的直接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一直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我国社会治理的难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传统乡村部落逐渐向现代农村社区转型,但随着农村社区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与长远目标和客观实际相冲突的问题,农村社区公共资源占用问题便首当其冲。因此,探索农村社区公共资源占用治理问题,对于农村社区的建设发展、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于农村社区公共资源占用治理的研究,首先是通过对于公共池塘资源理论和治理理论的分析,构建出“治理的主体—治理的机构—治理的制度—治理的方式”的考察维度。其次,深入个案农村社区调研,选取出各维度的主要部分进行探索。最后以“现状—问题—原因—对策”为思路进行撰写。本文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明确农村社区公共资源占用的概念界定与公共池塘理论、治理理论的内容,并由此构建出农村社区共资源占用治理的四个考察维度。第二部分以山东省T市F社区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案例分析、访谈形式,对于F社区公共资源内容及公共资源占用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根据对于F社区公共资源的实证调查结果,结合建立的四个考察维度,总结出当前F社区在公共资源占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四个问题:治理主体参与度低,治理效果不理想;公共资源占用治理缺乏支持,社区内部结构难以发挥;制度规范缺失,协商制度不完善;治理方式存在不足。第四部分基于F社区在公共资源占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当前F社区在公共资源占用治理过程中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制度和治理方式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通过对于农村社区共资源占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增强培育公共资源占用治理主体,畅通公共资源占用治理结构,完善公共资源占用制度,推进公共资源占用治理方式多元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