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王雱是荆公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南华真经新传》是宋代庄学的重要作品。他以独特的视角剖析庄子其人其书,以还原庄子本意,但又摘除不了其家学渊源中的儒佛成分。因而在《庄子》与儒佛思想的交融中,王雱撰写了《南华真经新传》。该书究竟“新”在何处?本文从文本入手,探究王雱具体是如何阐释《庄子》,以及如何在《南华真经新传》中体现自己的诠释特色?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讨论:第一章主要考证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雱是荆公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南华真经新传》是宋代庄学的重要作品。他以独特的视角剖析庄子其人其书,以还原庄子本意,但又摘除不了其家学渊源中的儒佛成分。因而在《庄子》与儒佛思想的交融中,王雱撰写了《南华真经新传》。该书究竟“新”在何处?本文从文本入手,探究王雱具体是如何阐释《庄子》,以及如何在《南华真经新传》中体现自己的诠释特色?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展开讨论:第一章主要考证王雱其人其书,给以上问题的研究提供文本依据。王雱因其所持的政治立场,在逝后受到诸如邵伯温、李焘等人的构陷,并给后人以阴险毒辣的印象。加之中国素有“文如其人”的说法,这就使得具有负面形象的王雱的作品难以流传。然而,对于王雱的《庄子注》和《南华真经新传》是否是同一本,学术界还存在不同观点。因此,第一章在考证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王雱《庄子注》和《南华真经新传》的体量不同,内容差异也较大,不是同一本书的可能性较大,从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基础。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南华真经新传》的写作背景以及其独特的篇章结构。第二章主要阐析了王雱是如何用“以庄解庄”的方式阐释《庄子》的。王雱先以“得意忘言”破析庄子的言说方式。他认为庄子的迷惑之言是注庄者面临的第一关卡。在揭开庄子语言的面纱后,借鉴郭象“寄言出意”和成玄英的详尽考证的注解方式,王雱以“制名寓意”赋予了《庄子》人名、地名以新的庄学内涵,并从全篇着眼把握其中的人物关系,为“以庄解庄”奠定了基础。对于“道”这一《庄子》中的最高概念,王雱以“至妙之道”解释之,认为“道”是无处不在的,它无方无体、道通万物而为一。对于研究庄子哲学绕不开的“逍遥游”思想,王雱认为向外追求则适时逍遥,向内追求则泛然逍遥。第三章主要从内圣和外王两个层面阐述王雱对儒家思想的援引。在内圣层面,儒家《易传》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思想被王雱多次援引,“性”被赋予了“静”“真”的内涵,从而将儒家的性命道德纳入“理”中。其带有儒家色彩的人性修养论将《庄子》中原本超脱尘垢之外的圣人,拉回到人间世之中。在外王层面,王雱加大了对《庄子》反向诠释的力度,将道家的无为而治转变为任之以时,将庄子彷徨于尘垢之外的人生取向转变为经世致用,进而从天人生成的先后次序来论证儒家的伦理纲常,变道家之“王”为儒道合一之“王”。第四章从“道”和“逍遥”这两个概念的佛学化来探讨王雱是如何援佛入庄的。庄子之“道”在王雱看来是无方无体的,而这种无形无迹的特征与佛教的“真空”的特性近似。“道”又具有化生万物的作用,这种似有若无的特性,又与“真空妙有”的性质一致。而在解释“逍遥游”时,王雱融入的佛教成分更多。他认为“逍遥游”是身遍法界,圆融无碍而自在周流。他用“无我”来解释“丧我”,更彻底地否定了“我”。同时,他用“无心”来解释“心斋”,更彻底地否定了“心”。借用这些佛教概念解释《庄子》,使庄子逍遥于尘垢之外的出世意味更加浓厚。王雱的《南华真经新传》在遵循《庄子》本旨的基础上,援引儒佛思想对其进行诠解,将儒佛思想与庄子思想融合,重铸了一个内圣与外王兼顾,无为与有为并举的理想世界,构建了一个以庄子思想为核心,兼包儒佛的独特庄学体系,为后世注解《庄子》提供了独特的诠释视角,丰富了庄子哲学的内涵。
其他文献
变桨轴承是风电设备中重要零件,其性能影响着整个风机的安全和稳定。变桨轴承与普通滚动轴承相比,具有结构尺寸大,受载复杂,转速低,工作环境恶劣并部分裸露在外等特点,因此变
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经济学、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随着近些年区域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协调区域间不平衡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空间异质性的存在,不同尺度视角下区域发展问题也不同,就需要因地制宜的针对不同区域不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区域发展时空的变化状况,分析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这对于判断区域发展阶段,制定合理有效的政策显得尤为重要。跨省域地区经济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发展
有清一代,乾嘉汉学发皇,陈本礼、胡文英在优越的学术环境下,推原稽考、钩沉发明赋予《楚辞》新的魅力与价值。近四十年来,学界对乾嘉《楚辞》注本研究有了很大拓展,但有关陈本礼《屈辞精义》、胡文英《屈骚指掌》的创见较少且论见各异。因此,文章以陈、胡两部《楚辞》注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多维度、多视角把握陈、胡治学理路与注骚观念的异同,竭力理清注骚家的心路历程,借此机会为探究乾嘉楚辞学发展脉络提供一
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常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很高。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寻找新的诊断治疗靶点对ESCC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参与许多疾病的发展,且与肿瘤之间的关系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已有大量报道表明lncRNA与多种肿瘤的发生
双目视觉技术对运动目标进行跟踪并对跟踪目标的相关特征值实时测量是当前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服务型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的重要技术保障。文中围绕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相机标定技术、立体匹配算法、运动目标检测、运动目标跟踪及长轴特征值求取等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双目立体视觉系统中的标定问题展开研究,采用了经典的张正友标定法进行标定,获得相机内外参数。通过测距实验,验证双
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俗称花斑宝,属脊索动物门(Chordata)、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鲽科(Pleuronectidae)、星鲽属(Verasper),是一种
随着全国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包括城市生命线工程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桥梁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载运量不断提高,服役桥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
目的:对胃癌初诊患者血清中miR-520c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miR-520c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与传统的胃癌血清标志物CEA、CA19-9、CA724及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ABC”法进行对比,从而探讨血清miR-520c作为新型无创性胃癌筛查及辅助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1.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符合条件的120例对象:其中40例胃癌患者,4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是利用氢气与氧气作为燃料气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发电的一种新型能源。这种发电装置由于产物还有水生成,因此对环境及其友好,除此之外HT-PEM
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带来日趋严峻的能源危机及环境的极大破坏,迫切需要开发高效率、环境友好的电化学储能系统。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兼备传统电容器与化学电池二者特点、弥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