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了研究荒漠沙蜥皮肤的形态学结构、皮肤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荒漠沙蜥皮肤感受器与鸟类羽毛的相似性,采用了显微照相法、扫描电镜法、连续切片法、镀银法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等实验技术,观察了荒漠沙蜥皮肤色素和皮肽感受器的形状和分布、荒漠沙蜥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显微结构、荒漠沙蜥皮肤中的神经末梢分布以及几种蛋白的定位。得到如下结果:(1)荒漠沙蜥皮肤色素细胞主要分布于整个蜥体的背面,且色素细胞为多突起细胞,突起呈星形辐射状,色素细胞在腹面分布很少。(2)荒漠沙蜥不同部位鳞片的形状、大小、厚度及皮肤感受器的数量不同。头部和尾部鳞片较厚且皮肽感受器较多,腹面鳞片扁平且皮肤感受器较多。(3)感觉神经末梢散布于荒漠沙蜥真皮浅层,在真皮最深层和皮肤感受器处密集分布。(4)荒漠沙蜥皮肤感受器与鸟类羽毛及哺乳类毛发具有相似性。(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CNA、P物质和P63主要在荒漠沙蜥表皮生发层和皮肤感受器内强阳性表达,在真皮散状表达,FN和LN主要在毛细血管壁和纤维间表达。以上结果呈现了荒漠沙蜥皮肤的蜕皮过程,探究了荒漠沙蜥皮肤内感觉神经末梢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爬行类皮肤感受器的功能及其与羽毛的同源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