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沙蜥皮肤结构及PCNA等几种蛋白的表达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了研究荒漠沙蜥皮肤的形态学结构、皮肤感受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荒漠沙蜥皮肤感受器与鸟类羽毛的相似性,采用了显微照相法、扫描电镜法、连续切片法、镀银法染色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等实验技术,观察了荒漠沙蜥皮肤色素和皮肽感受器的形状和分布、荒漠沙蜥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显微结构、荒漠沙蜥皮肤中的神经末梢分布以及几种蛋白的定位。得到如下结果:(1)荒漠沙蜥皮肤色素细胞主要分布于整个蜥体的背面,且色素细胞为多突起细胞,突起呈星形辐射状,色素细胞在腹面分布很少。(2)荒漠沙蜥不同部位鳞片的形状、大小、厚度及皮肤感受器的数量不同。头部和尾部鳞片较厚且皮肽感受器较多,腹面鳞片扁平且皮肤感受器较多。(3)感觉神经末梢散布于荒漠沙蜥真皮浅层,在真皮最深层和皮肤感受器处密集分布。(4)荒漠沙蜥皮肤感受器与鸟类羽毛及哺乳类毛发具有相似性。(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CNA、P物质和P63主要在荒漠沙蜥表皮生发层和皮肤感受器内强阳性表达,在真皮散状表达,FN和LN主要在毛细血管壁和纤维间表达。以上结果呈现了荒漠沙蜥皮肤的蜕皮过程,探究了荒漠沙蜥皮肤内感觉神经末梢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爬行类皮肤感受器的功能及其与羽毛的同源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际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进入减缓阶段,全球经济面临众多不稳定因素。能源化工行业产业链较长,因此受到更多不定因素的影响,能源化工品市场价格跌
干细胞研究技术及干细胞的临床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竞相争取的科技制高点,国内外许多干细胞研究机构在干细胞基础研究和动物试验领域都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体系和理论依据。寻找
首先浏览器中打开“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http://bk.chinapost.com.cn/index.do)”,窗口中央“畅销推荐”和“推荐报刊”两个栏目里,罗列有一些中国邮政为你推荐的颇受大众喜爱的报刊名称,如果你要找的报刊正在其中,直接点击一下,会进入“报刊介绍”窗口,想订阅该报刊的话,再单击“订阅”按钮即可。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治疗 生长抑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在我院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每年平均约15例,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1]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均死亡。2000年12月~2001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胰腺炎病例中,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镇痛泵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男,4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