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颅神经嵴细胞起源于背侧神经管,之后随着胚胎发育从鳃弓组织迁移到颅面部,进一步分化成为颅颌面各种间充质组织。许多研究表明,颅神经嵴细胞在胚胎发育时期的迁移与分化异常会导致颅面发育畸形。因此解析颅神经嵴细胞的细胞谱系和迁移过程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于细胞谱系追踪,常使用各种Cre小鼠与Cre的报告基因小鼠交配,通过观察Cre阳性的细胞迁移和分化进行谱系追踪。颅神经嵴细胞谱系最经典的Cre标记小鼠是Wn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颅神经嵴细胞起源于背侧神经管,之后随着胚胎发育从鳃弓组织迁移到颅面部,进一步分化成为颅颌面各种间充质组织。许多研究表明,颅神经嵴细胞在胚胎发育时期的迁移与分化异常会导致颅面发育畸形。因此解析颅神经嵴细胞的细胞谱系和迁移过程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对于细胞谱系追踪,常使用各种Cre小鼠与Cre的报告基因小鼠交配,通过观察Cre阳性的细胞迁移和分化进行谱系追踪。颅神经嵴细胞谱系最经典的Cre标记小鼠是Wnt1-cre小鼠,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Pax2-cre小鼠也能特异性标记颅面部间充质的细胞,因此,我们将对Pax2谱系的颅神经嵴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进行精细得谱系追踪,并且与Wnt1-cre小鼠进行比较,以期望发现新的颅神经嵴细胞标记工具小鼠。首先,我们利用Pax2-cre小鼠与Cre报告基因(R26Rm Tm G)小鼠交配,收取E15.5天的胚胎,发现Pax2-cre小鼠能特异性标记颅面部间充质的细胞谱系。进一步我们在颅神经嵴细胞迁移的关键时间点(E10.5-E12.5)对Pax2谱系的颅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发育过程进行精细解析,并与Wnt1-cre小鼠标记的颅神经嵴细胞谱系模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ax2谱系的颅神经嵴细胞特异性在E10.5-E11.5小鼠第一鳃弓的间充质组织中表达,不在在第二鳃弓组织中表达,而Wnt1-cre小鼠标记的颅神经嵴细胞谱系是在第一和第二鳃弓的间充质组织中表达。表明Pax2-cre小鼠所标记的颅神经嵴细胞谱系可能是一种尚未研究过的,新型的颅神经嵴细胞谱系。其次,我们分别将Wnt1-cre小鼠、Pax2-cre小鼠与p Mes-Bmp4小鼠(Bmp4的条件性过表达)进行交配,试图从基因的功能方面来分析Pax2-cre小鼠和Wnt1-cre小鼠所标记的颅神经嵴细胞谱系的异同点。Wnt1-cre;p Mes-Bmp4小鼠出生即死亡,颅面部组织中眼部发育缺陷,上下颌前端发生不完全融合,牙齿发育异常和腭裂;Pax2-cre;p Mes-Bmp4小鼠也是出生即死亡且颅面发育异常,其表型与Wnt1-cre;p Mes-Bmp4小鼠有相似,但是牙齿发育正常,没有发生腭裂。进一步,我们对不同胚胎时期的Pax2-cre;p Mes-Bmp4转基因小鼠的颅面畸形表型进行精细分析。通过表观观察和组织形态学分析发现该小鼠眼球突出、头部略圆、上下颌的前端稍微融合、舌突出肿大、牙齿发育无异常,同时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表型,口腔内在舌头的两侧出现了一对类似于上腭板的增生组织。我们对Pax2-cre;p Mes-Bmp4转基因小鼠的口腔内增生组织进行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口腔内增生组织虽然形似于上腭板,但其并不表达上腭板间充质的特异性基因Msx1,同时也没有发生成骨分化,表明其可能只是普通的间充质组织增殖异常。随后,我们对Pax2-cre;p Mes-Bmp4小鼠的E10.5胎龄的头部组织进行了细胞增殖与凋亡检测发现,细胞增殖水平提高,凋亡水平无明显变化。因此,Pax2-cre;p Mes-Bmp4小鼠出现的颅面部畸形表型很有可能是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最后,我们利用p Mes-Bmpr1a(BMP信号通路条件性激活小鼠)、p Mes–Noggin(BMP信号通路条件性阻断小鼠)、R26Rfgf8(Fgf8条件性过表达小鼠)小鼠分别与Pax2-cre小鼠交配,探究在Pax2谱系的颅面部神经嵴细胞中激活和阻断BMP信号通路对小鼠颅面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ax2谱系的颅神经嵴细胞中提高与降低BMP信号通路活性水平,发现都会导致小鼠出现早期胚胎死亡并伴随一系列的颅面畸形,表明Pax2谱系的颅面部神经嵴细胞中信号通路的异常确实是会导致颅面发育异常。综上所述,本研究利用一系列遗传修饰小鼠,发现在颅神经嵴细胞迁移到鳃弓组织时,在第一鳃弓和第二鳃弓存在着2种不同谱系的颅神经嵴细胞,表现为第一鳃弓的颅神经嵴细胞为Pax2谱系的细胞。在Pax2细胞谱系中过表达Bmp4、激活和抑制BMP信号通路都会导致的小鼠颅面发育畸形。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对进一步理解小鼠发育过程中颅面部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和BMP信号通路的稳态失衡与颅面发育异常具有普遍的意义。
其他文献
乳腺导管癌是乳腺癌的重要分支之一,严重危害广大女性的生命健康。在临床,乳腺导管癌的早期阶段面临被高估或低估的风险。低估可能使患者从乳腺导管癌早期阶段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高估,则可能使患者过度治疗。因此,提高乳腺导管癌早期诊断的精确性,是提高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最近三十年以来,无标记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上,其具有毫米级的光切片能力,并具有光毒性小
免疫治疗作为继肿瘤手术治疗、放化疗后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活化淋巴细胞激活自身免疫系统,促使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近些年的肿瘤治疗中,通过激活T细胞免疫治疗受到强烈的关注,免疫检查点蛋白PD-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肿瘤免疫逃逸,改善免疫应答显示出较好的肿瘤治疗效果,这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癌症免疫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PD-1单抗出现耐药性,越来越多研究转向联合用药,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癌症之一。全球每年约有210万新发病例,其中由于乳腺癌致死亡人数也有100多万人。由于区域文化、经济发展情况、医疗水平等多方面差异,在不同地区乳腺癌发生年龄、癌症诊断时期、患者生存情况等均出现巨大差异。中国有着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数,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占全世界乳腺癌的12.2%,以及9.6%的死亡率。与此同时,在中国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初次发现时,癌症已经进入晚期状态。纵观全球随着医
当前,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卵巢癌位居第二,死亡率在妇科肿瘤中位居首位,卵巢癌的致病原因复杂,开始得病时无明显特征,目前现有的医疗条件也无法检测早期患者,因此研究广泛用于筛查早期卵巢癌的检测方法更加紧迫和重要。近年来,金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较多金纳米材料中,金纳米棒以其独特的化学物理性质和简单的制备工艺,在医学成像、光热治疗、生物检测等众多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
胃癌是消化系统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胃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决定胃癌生存率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对患者的手术选择以及预后的影响都十分大。由于内窥镜技术的普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提高了,准确的术前诊断是推动早期胃癌的个体化治疗进展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多光子显微成像技术,探讨正常胃癌与早期胃癌的区别,进一步研究不同粘膜下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胶原信号的定量关系。正常组织和异常组织
肝癌是一种发生在肝脏上的恶性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但是预后较差易发生转移和复发。本研究以Hep3B肝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希望从Hep3B肝癌细胞整体水平研究翻译后修饰对其蛋白及功能的影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主要形式包括泛素化、SUMO化、磷酸化等,泛素化的经典途径是介导蛋白质经26S蛋白酶体降解,SUMO化修饰可以调节蛋白的稳定性、亚细胞定位等。SUMO化修饰与泛素化修饰过程
近年来,A股市场财务舞弊事件频发,有在上市前开始实施财务舞弊的公司,也有在上市后出现财务舞弊行为的公司。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包括上市企业自身,也包括广大的投资者、中介机构、监管部门等。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健全对金融领域的监管。因此,全面分析财务舞弊行为和舞弊公司的特点,综合考虑如何识别和预防财务舞弊不仅是政府监管部门的重要研究课
研究背景: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如细胞凋亡和自噬等。DAPK可能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或促癌基因,这主要取决于肿瘤类型及其下游信号网络。传统研究认为,DAPK主要通过p53途径诱导细胞的凋亡并参与细胞的自噬过程等来实现抑癌作用,在癌细胞中往往呈低表达或表达缺失。在肝细胞癌中DAPK表达下调,但在肝癌中DAPK的功能作用却鲜有研究。研究方法:通过CCK
白细胞介素-6(IL-6)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通过其白介素6受体(IL-6R)和相关的糖蛋白130(gp130)等下游信号通路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包括凋亡,增殖,血管生成,侵袭和转移等。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作为一种抑癌基因,参与了多种肿瘤细胞进程,如:自噬、凋亡和细胞迁移等。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患者中IL-6高表达,而DAPK却是低表达,并且两者都与结肠癌患者预后相关
MrgC受体(Mas-related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 subtype C)是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家族中的一员,该受体特异性地表达于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以及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小直径神经元。目前已经发现三种MrgC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