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电下乡”政策是在当时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式下,国家为了扩大内需特别是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激活农村的消费,缓解我国家电行业的困境,振兴我国的家电行业从而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开始实施的一项惠农政策。而具有历史变动性的社会交往方式会因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本文就以社会学理论为支撑点,以农村社会交往方式为对象,全面、深入地调查研究自2007年出台的“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村社会交往方式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本研究主要从“家电下乡”政策角度,考察农户受其影响购买家电下乡产品及使用情况,选取山东省的一个自然村作为调查对象,以访谈为主并借助一定的问卷调查收集一些定量的数据,研究“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影响,以及农民通过对这些家电下乡产品的使用对他们社会交往方式的影响。进而科学地分析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对农村社会交往观念、交往对象、交往范围、交往形式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一是农村人在对家电下乡产品的购买和使用过程中,以开放性和社会性为特征的新型交往观念逐步显现和发展,开放性、自由性、独立性交往观念逐渐增强,同时在与人交往的动机上由伦理性向功利性与表面性转变。二是在社会交往对象的选择上,其传统的以地缘和血缘纽带为主要交往对象的局限逐渐淡化,兴趣化和功利化倾向明显。交往对象更加丰富,因此在生活中出现困难时在选择求助对象上体现出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在家庭内部成员中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的交往关系受家电下乡产品的使用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三是农村人对家电产品的使用尤其是以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为主的交通工具的使用极大的促使他们与人直接交往空间范围的扩大,而对电脑、手机等工具的使用促使农村人在交往的时间选择上更加具有随意性和自由性。四是在社会交往形式上,受家电产品中各种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影响,农村人在其社会交往形式上更加的多样化,传统的以面对面为主的交往形式逐渐被更加多样化的交往形式所取代,沟通渠道扩大,外出形式增加。通过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对农村人的社会交往观念、交往对象、交往范围、交往形式四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更多的是一种间接性地影响,其实质是该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民对家电下乡产品的购买,农民在对这些家电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影响到了他们自身的社会交往方式的各个方面。同时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并不是把家电的普及作为农村社会交往方式变迁的唯一影响因素,而是在肯定经济、文化等其他因素的前提条件下进一步考察家电下乡政策对当今农村社会交往方式所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