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因案修例机制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适用法律处理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司法对法律的完善功不可没。它既可透过案件的审理知悉社会时势的最新变动,推动法律的与时俱进;亦能借助层出不穷的案件情节来发现既有法律的缺陷,确保法律漏洞的及时填补。清代司法对法律的完善主要表现为因案修例机制,即基于某一个司法案件,引发统治者对《大清律例》中的相关条例进行修改。这实质上是法律的司法创制过程,新规则在司法实践中产生,逐步被修入国家法典,成为正式的法律条文。以清代的因案修例机制为研究对象,对于了解清代的司法状态、法律的创制机制、条例的来龙去脉乃至揭示中国司法创制特有的文化规则,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清代因案修例机制概说。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大清律例》终于告成,其中律文禁止变更,条例定期修改。这对于因案修例机制的推广无疑大有裨益,它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法律修改机制。清代现存史料对因案修例机制的效果进行了详细记载,《大清律例通考》《读例存疑》等注律性史料对《大清律例》中因案所修之条例进行了逐条考证,《驳案汇编》《刑案汇览三编》等案卷性史料则记载了引发修例案件的具体内容以及论证过程。从史料记载来看,因案修例机制涉及到诸多易于混淆的基础概念,故一并予以厘清。第二部分为清代因案修例机制的法源基础。缘何出现因案修例这种法律创制模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清代的法源结构。在数千年的法源结构演变过程中,成文法和判例的关系跌宕起伏,历经代表、辅助和融入三个阶段,终于在清代实现了律文、条例、成案三位一体的法源结构。其中,律和例为正式法源,是清代司法审判的法定依据;成案为非正式法源,辅助律例的适用和提供修例的材料。正式法源和非正式法源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因案修例机制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为清代因案修例机制的运行程序。作为一种法律创制机制,因案修例注定有着较为复杂的程序,它与清代刑事案件的审判程序高度重合。从地方到中央再到皇帝,因案修例机制可能在刑事案件审判的任何一个环节启动,提议主体包括地方督抚、将军、刑部乃至皇帝本人。至于复核程序,则由启动环节所决定,愈靠近权威核心,复核程序愈简化,如地方层面启动就面临刑部与皇帝的双重复核,刑部层面启动则只须皇帝的单层核准。皇帝核准后即进入正式的立法环节,由律例馆在既定期限内,根据自身工作程式将新规则纂入《大清律例》。第四部分为清代因案所修条例的规范类型及其立法技术。若以条例使用的法学方法为划分标准,可将因案所修条例分为“解释性条例”和“修补性条例”两种类型。“解释性条例”多是对律文和既有条例进行细化阐述,总体数量偏少,使用的方法涵盖文义解释、目的解释、法意解释等;“修补性条例”是对律文和既有条例的调整和补充,在因案所修条例中占多数,使用的方法包括类推适用、目的性扩充、目的性限缩、创造性补充等。无论属于哪种规范类型,均体现了清代立法者的法律修改技术,条例的结构编排、文字表达、逻辑结构有章可循。第五部分为清代因案修例机制的法文化分析。透过清代因案修例机制的表象与实质,可以发现它背后有着明显的文化作用痕迹,集中反映着中国古代特有的法文化规则。法文化规则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强制性,即便朝代更迭,也无法抵挡其在意识层面的约束作用。甚至于进入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后,只要民族群体未变,这些历久积淀而成的文化规则仍会持续作用。民国的判例制度和当代的案例指导制度即是实证,它们均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因案修例机制的法文化精髓。
其他文献
背景:许多研究表明,心肌内注射生物材料由于其具有刺激血管生成的潜力而改善了植入后的心脏功能。这些水凝胶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很有意义,因为它们可以在生理条件下原位膨胀,且使用方便。坏死组织随着胶原基质的降解而伸展和变薄,坏死的心肌细胞相互分离。几周后,损伤的心肌细胞逐渐被纤维组织所取代,梗死区逐渐扩大及左室扩张,最终可能导致室壁变薄、瘢痕组织形成、左室扩张和心功能下降。心脏移植传统上用于治疗顽固性严重心
20世纪以来,全球各国金融危机表明,住房市场与金融风险之间存在高度紧密的联系,是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之源。由住房价格波动诱发的金融危机已成为现代金融危机的典型特征之一。中国自1998年开启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房地产业高速增长,一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国范围内的住房价格也持续上涨,住房市场潜在金融风险不断集聚,暗藏着资产泡沫的隐忧。鉴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优化住房市场宏观调控体系、防范住房市场潜
合作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然而,合作意味着个体需要牺牲自身的利益,此时自私的个体通过背叛行为剥削合作者的利益使其获得更高的利益,这将使得合作者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如何解释合作的涌现成为困扰科学家们的一个难题。从传统经典的非合作博弈理论看来,完全理性的个体会选择背叛这一严格占优的策略,合作将不可能产生。该理论是以参与人的个体完全理性为前提假设,每个参与人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潮位是测深的瞬时绝对起算面。海洋垂直基准面源于潮位,是海洋测绘成果表达的参考,也是海洋大地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GNSS高精度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海洋测绘,但制约其成果表达和应用的一个重要的瓶颈问题是如何将GNSS实测大地高转换为正常高或基于深度基准面的海图高。目前,该问题无论在河口流域还是近海,均未得到很好解决。为此,论文开展了GNSS潮位测量及海洋无缝垂直基准面模型构建理论和方法研究。论文的主要
附植藻类是一类附着生活于大型水生植物上的藻类。其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全国尺度上对附植藻类的群落组成、物种分布和多样性格局以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的研究较少。本论文通过对全国主要水体中的402个群落中水生植物-附植藻类的相互关系进行调查和分析,来研究附植藻类的群落组成、物种分布规律、多样性地理格局、生产力与多样性的关系以及水生植物对附植藻类
文人园林是具有士气或文气的园林,书卷气或诗情画意是文人园林的艺术特征,同时也是文人园林与其他类型园林的重要区别。宋代文人园林不仅是宋代园林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它是自然与艺术、天工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所谓宋代文人园林的美学研究主要是从美学的视角,也即审美缘起、审美本体、审美特征以及审美境界四个方面对宋代文人园林进行分析。宋代文人园林审美缘起于中隐思想。私家园林在西汉时期开始从皇家园林中
企业设计、实施内部控制是遵守法律、法规,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强化经营效率、效果的制度性安排。内部控制具有牵制与约束、防护与引导、监督与影响以及衡量与评价等基本职能,为促进企业实现运营目标提供有效保障。那么,在我国现阶段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否对运营绩效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对此,尚有待开展进一步的全面检验。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胶凝砂砾石坝型开展了许多理论研究,主要基于室内试验得到的材料参数和本构特性等,缺乏结合实际运行条件下坝体原型监测资料开展的真实工作性态分析。本文以目前国内外最高胶凝砂砾石围堰—大华桥上游过水围堰的施工期及运行期监测资料为基础,对高胶凝砂砾石围堰运行期的应力应变场、渗流场、温度和温度应力场真实工作性态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并对高围堰结构设计中关于剖面对称性、堰内材料分区和温控标准等
論文以漢代肩水塞屯戍遺址及其出土漢簡爲研究對象,綜合運用簡牘學、文字學、考古學及歷史學的研究方法,梳理簡牘出土的相關考古學信息,對肩水塞轄區内A35大灣、A33地灣、A32金關等遺址出土簡牘進行文書分類、文字釋讀、綴合編連等文本整理工作,在此基礎上圍繞肩水候官的組織機構、交通運輸、生活保障及行政運作等開展綜合研究。全文由緒論、正文、結語、參考文獻四部分構成。其中,正文分七章:第一章對肩水塞轄區内的
本文研究的是晚清书论中的审美观念,具体包括五个问题。第一,书法本体论。中国书论史上共有“模拟自然”说、“书为心画”说、书法形神观三种书法本体论,截至北宋就已经全部被提出。晚清书家对书法本体论的发展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书法形神观的发展,周星莲把形质规定为笔画对空间的分割,刘熙载把书法形神观与意象说等同起来,康有为的“书为形学”说是对传统重神轻形的扭转;二是对书法形神观的变形的总结,刘熙载将“神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