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藏传佛教寺院环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ufan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传佛寺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载体,蕴含着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北京的藏传佛寺丰富了古都城市形象,扩充着文化内涵,延续着北京历史建筑遗产的文脉,更继承和弘扬了民族多元的文化特征。目前对藏传佛教以及藏传佛寺的研究多集中在教义、经典、藏式建筑、宗教符号等方面,却少涉及藏传佛寺整体空间布局、环境特征等内容,本文从构建风景园林的各序列要素入手,对北京藏传佛寺的分布、择址、空间布局、建筑型制,以及道路广场、特色小品、绿化植载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其保护和利用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作为对前人研究支系的一个重要补充,为今后北京藏传佛寺保护、修缮、复建等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本文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整理藏传佛教和其他地区藏传佛寺概况的基础上,结合考察调研的北京现存12个藏传佛寺,采取实测、摄影、访谈等方式获得第一手资料,加以归纳分析支撑研究的成果。研究最终认为:藏传佛教在藏区和古都北京都有着极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留存至今的北京藏传佛寺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综合体,受到汉藏文化双重影响;北京藏传佛寺通过山水环境、建筑群体布局,特色小品、绿化植栽等因素共同营造佛寺空间环境;北京藏传佛寺空间环境是具有强烈宗教涵义、追求秩序平衡的特色空间;北京藏传佛寺的建筑价值在于其功能用途及文化底蕴上,展现作为藏传佛寺建筑特有的隐匿其中的宗教内涵;北京藏传佛寺的道路广场、特色小品、植栽绿化以其简洁的规制、特有的文化寓意和谦逊的态度出现在佛寺之中,对其整体空间环境地塑造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北京现存的藏传佛寺是为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重新审视和研究在京现存的藏传佛寺,不仅有利于佛寺的保护和利用,更重要的是对北京古城文化内涵的再一次更新,将会使这一富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研究工作产生新的社会价值。
其他文献
现今,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和全球经济的扩张,人类建设的庞大城市群正不断地占据着地球表面的空间,城市的环境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景观是城市生态美学中的一种主要表现形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从宗教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异质文化的过去和现状。本文以大雁塔和西安五星街天主教堂为实例研究分析其中所承载的异质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古代佛教,近代基督
当前,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差距逐步扩大,“三农”问题引发的深层次矛盾背景下,中央政府作出转变城乡发展思路,促进农村发展的决定。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党中央明确指出我国
针对教材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教材出版调研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可从院校、使用者、市场3个途径,采用问卷法、访谈法、Delphi法3种方法开展教材出版调研,从而为提高教材
<正>"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高原现象"是高三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通常出现在每年
本文运用SORM-BCC超效率模型对中国农业39家主要上市公司2002—2009年的经营绩效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静态来看,由于规模效率不高,使得综合技术效率
作为绿茶的发源地,中国大陆具有茶叶生长的良好自然环境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政府对农业关注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国的茶叶不论从种植面积还是产量,都有了大幅度增加,
《春香传》在朝鲜文学史上是一部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古典小说典籍,更是世界文学殿堂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东方明珠。它与《兴夫传》、《兔子传》被誉为是韩国古典三大名著。
晚清时期的中国,随着国门洞开,处于社会变迁环境中的家庭教育受到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尤其是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思想,直接刺激着中国传统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同时也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