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是对农村低保家庭的收入、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是提高低保对象认定准确率的重要举措。做好农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农民收入计算不准确、主观描述出现偏差、难以界定资格等问题,规避农村低保批准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杜绝投机骗保的行为,实现社会救助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为更好发挥农村低保制度的功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目前,上海、北京等地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核查机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新沂市是苏北地区的县级城市,近几年逐步完善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但是,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与物质基础,给低保实施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和障碍,农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更是尚且起步,农村低保工作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问题。本文在对农村低保政策进行初步介绍的基础上,通过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的理论分析,详细论述核查工作内容与流程,与现实中核查工作进行对比,找出后者存在的不足与差距。以新沂市为例,通过对新沂市农村低保对象的深入调研,发现农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存在农村家庭收入难以准确核查、核算方法存在缺陷、“关系保”“人情保”影响核查准确性、定期核查工作滞后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制度设计缺陷、实施客观条件原因及主题原因,具体为公民隐私权与公开义务的困境之选、监督和处罚机制缺失、信息孤岛—信息共享平台的缺失、财政支持的空缺与核查成本的高昂、民众认知误区与搭便车、低保工作人员精力和能力有限等。为此,本文提出要突破传统单一的农村低保家庭经济核查模式,积极探索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丰富拓宽核查内容与核查方式,实现低保制度“量化补差”的政策要求,进而提高低保政策救助的精准度,保障困难群体更加公平地享有低保救助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