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人机共驾系统测试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l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汽车人机共驾系统是指具有与驾驶人共享车辆驾驶权并且与驾驶人协同完成驾驶任务功能的一种智能驾驶系统。由于法规要求以及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的原因,短期内实现完全的自动化驾驶还不现实,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智能汽车仍会以人机共驾的形式面向市场,对于智能汽车人机共驾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与意义。智能汽车人机共驾系统的开发遵循“V”字开发流程,其中测试评价的意义十分重要,起到了对产品验收和优化的作用,然而,现阶段的人机共驾系统测试评价技术还不完善,缺少对于系统整体功能的测试评价。本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B0100904-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5235),开展了智能汽车人机共驾系统测试评价方法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人机共驾系统测试需求分析本文从人机共驾的概念入手,对人机共驾的基本组成与分类进行了解析,将人机共驾分为切换型和共享型,同时对切换型人机共驾的测试需求按照系统功能与测试内容两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功能分析中将切换型人机共驾按照车辆控制权的转换过程来划分,分为托管与接管2类,此2类中又细分为5种触发情况,由触发情况确定系统所需具备的功能。之后对人机共驾系统的测试内容进行整体概述,包括功能性、接管特性以及交互体验性等3个方面,为后续确定具体的测试工况奠定基础。(2)人机共驾系统测试试验平台搭建设计人机共驾系统测试试验平台总体架构,搭建含有驾驶人状态监测系统与驾驶模拟器的切换型人机共驾系统测试试验平台。驾驶人状态监测系统包括面部信息监测模块、脑电信息监测模块和眼动信息监测模块;驾驶模拟器包括试验车模块和交通车模块。(3)人机共驾系统测试内容分析提出了1套包含人机共驾系统的功能性、接管特性以及交互体验性的测试试验方法,其中功能性测试包含驾驶人状态监测试验以及定速巡航等测试子项目;接管特性测试包含高速公路出口场景、高速公路施工场景、交通事故场景以及非结构化道路场景的测试,得到对接管时间及接管质量的测试结果;交互体验性主要为驾驶人主观评价,选取接受度、信度、驾驶负荷和用户体验性4个维度进行驾驶人主观评分。(4)人机共驾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选取测试试验人员按照测试内容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其中选取相关分析的方法得出主观评价方法与客观的接管质量指标含有相关的关系,选取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有价值的评价指标,同时根据测试分析的结果得到相应的测试结论。(5)人机共驾系统评价体系构建及验证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得出的测试指标与每个指标的合理取值范围,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每层测试指标赋权,并建立合理的指标评分标准,依照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人机共驾系统评价体系,选取2套含有人机共驾功能的系统对所提出的测试方法及评价体系进行验证,为人机共驾系统测试评价标准的提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介绍了二甲醚(DME)的各种生产方法及技术进展情况,并对其工艺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表现在许多方面,由此形成了所谓的国际鸿沟、性别鸿沟、语言鸿沟、种族鸿沟等.数字鸿沟既助长了旧的帝国主义,也创造了一个新的帝国主义模式即数字帝国主
将公平、民主、平等、公益、领先(创新)认定为衡量文明的标准,福利是人类在共同生存基础上述成的共识,儒佛道和基督教反映出东西方不同的自然秩序观念,思维互补决定了东西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数量规模日益扩大;素质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流动广泛而迅猛,主要从劳动生产率较低和经济效益较差的地区、行业和单位,流向劳动生产率较高和经济效
膀胱脐尿管腺癌发生于残留的脐尿管组织,临床上很少见,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0.01%,占膀胱肿瘤的0.17—0.34%[ij。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了2例膀胱脐尿管腺癌患者,行扩大膀胱部分切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对实习护生临床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在本院临床实习的护生183人,实施实习护生责任包干制的护理模式,在实习结束前,对实习护生进行临床护
科技馆的经营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确定科技馆经营指导思想要树立以顾全大局为基础的服务观念,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经济观念,以市场导向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