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应性热舒适理论和模型的研究,对于室内热环境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采用的相关标准均以传统热舒适模型为基础,普遍适用于稳态空调环境。针对天津地区住宅建筑热环境及适应性模型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基于适应性热舒适理论,对天津地区43户住宅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采用现场测试与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地区住宅室内热环境和居民热感觉状况进行为期6个月的长期调查,获得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等环境参数,以及居民的热感觉投票和人员调节行为等数据。采用适应性热舒适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天津地区住宅热中性温度,可接受温度,建立天津地区住宅适应性模型。其次,分析天津地区住宅人员调节措施,包括衣着调整和空调使用行为。基于居民自我报告的服装热阻,分析不同室内温度、不同季节居民的服装调整行为。根据家用空调出风口的温度数据,分析天津地区家庭5月~11月份空调使用习惯,统计得到冬夏季空调启闭温度。同时结合室外空气温度参数,验证适应性热舒适理论模型。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和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居民普遍采用的降温调节措施(如开窗、开空调、开风扇)和室外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天津地区住宅人员行为调节模型。研究发现,开门窗是天津地区居民最常使用的降温调节方式,当室外温度达到25.2℃时,77%的居民选择开门窗;当温度升高或者降低时,开窗的比例降低。当室外温度达到32.5℃时,50%的居民使用空调;相比于白天,人们在晚上使用空调或者风扇的比例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