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住宅热舒适与人员调节行为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应性热舒适理论和模型的研究,对于室内热环境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采用的相关标准均以传统热舒适模型为基础,普遍适用于稳态空调环境。针对天津地区住宅建筑热环境及适应性模型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基于适应性热舒适理论,对天津地区43户住宅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采用现场测试与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天津地区住宅室内热环境和居民热感觉状况进行为期6个月的长期调查,获得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等环境参数,以及居民的热感觉投票和人员调节行为等数据。采用适应性热舒适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天津地区住宅热中性温度,可接受温度,建立天津地区住宅适应性模型。其次,分析天津地区住宅人员调节措施,包括衣着调整和空调使用行为。基于居民自我报告的服装热阻,分析不同室内温度、不同季节居民的服装调整行为。根据家用空调出风口的温度数据,分析天津地区家庭5月~11月份空调使用习惯,统计得到冬夏季空调启闭温度。同时结合室外空气温度参数,验证适应性热舒适理论模型。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和非线性分析方法,研究居民普遍采用的降温调节措施(如开窗、开空调、开风扇)和室外空气温度之间的关系,建立天津地区住宅人员行为调节模型。研究发现,开门窗是天津地区居民最常使用的降温调节方式,当室外温度达到25.2℃时,77%的居民选择开门窗;当温度升高或者降低时,开窗的比例降低。当室外温度达到32.5℃时,50%的居民使用空调;相比于白天,人们在晚上使用空调或者风扇的比例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 针对空间环境条件特点,研制空间微藻光生物反应器地面试验样机,为未来长期空间飞行、深空探测等飞行任务的乘员提供藻蛋白和O2,并清除密闭环境中的CO2等废气。方法: 根据
文章介绍了图书馆移动阅读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目前国内图书馆移动阅读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图书馆移动版网站,并从资源建设、经费倾斜和人员引进培训等几个方面来构建图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而言,在实际展开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先进的施工技术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本前提。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建筑工程行业
目的采用单心动周期三维超声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封堵术前后右室容积和功能变化。方法2011年7月-2013年10月对45例单纯继发孔型ADS患者行介入封堵术。将患者分为ASD无肺动
城市化的范围不断扩大,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加强对质量的把,避免出现因建筑材料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情况。本文首先总结水泥胶结材料、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