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陕西红色文化英译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a_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扩大国际交流的需要,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各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话题。通过文学作品的跨文化出版,可以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和交流。《梁家河》是传播中国文化、陕西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的生动范本,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陕西红色文化的特质和内涵以及书中的语言魅力。自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翻译研究由规定性研究转向了描述性研究。以色列学者吉迪恩·图里通过观察和参与翻译实践活动,提出了翻译规范理论,其中包括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三个方面,这一理论很好地发展了“描述性翻译研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即在具体翻译过程中,体现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作用。本文采用文献法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梁家河》英译本的研究,探讨红色文化对外译介模式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以及翻译规范理论在相似的纪实性文学中的实现与应用,以期丰富翻译研究并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翻译活动受规范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的不同阶段受到不同翻译规范的影响。具体来说在预备规范影响下译者选择了《梁家河》作为英译推广的文本,其次为顺应当下文化语境,在选择对外译介模式时采用“中西译者合作”的方法较为合适;在操作规范的宏观母体规范和微观的篇章语言规范的关照下译者采取了“异化为主归化作辅”的翻译策略;由于文本本身的特点以及初始规范的影响,译本更接近于充分性翻译,在保留中国语言风味的同时,译文的可读性被尽可能增加。本文从描述性翻译规范理论视角探讨《梁家河》英译本中红色文化翻译,一方面促进了规范理论研究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纪实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探讨此译本可以从世界的维度审视红色文化,促进红色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与传播。
其他文献
颈椎横突间假关节为颈椎结构上之罕见改变.本文通过总结3例经临床和随访证实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初步探讨了颈椎横突间假关节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旨在引起放射科及临床医师
目的:本课题通过耳穴埋针结合普通针刺,对比单纯普通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的治疗前、后以及随访1个月的临床特征变化,发掘耳穴埋针及普通针刺两种治疗手段的疗效优势,初步探讨其治疗效果、远期疗效、治疗优势及安全性。方法:拟收集符合西医诊断为失眠症、中医诊断为不寐(心脾两虚型),且同意参加本次实验的受试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耳穴埋针结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疗程均为
日本人一遇到不吉利的事或者听到不吉利的话,为了「縁起直し/冲霉运」,嘴里总会不停地叨念「つるかめ、つるかめ/鶴亀、鶴亀」。在江户时代后期的小说『滑稽本·八笑人(は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现状,在对感觉统合训练的作用进行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感觉统合训练对体育教育所带来的启示,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中合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