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大白菜高抗TuMV白心株系91- 112和高感TuMV桔红心株系T12-19为亲本建立的100个小孢子培养DH系作为图谱构建群体,构建了AFLPs、RAPDs和SSRs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白菜TuMV抗性基因的QTL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⑴ 对不同标记用于遗传图谱构建的效率进行了评价。从64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0对扩增清晰、再现性好的多态性引物,平均每对AFLP引物组合扩增出13.2个多态性谱带;SSR从15个引物对中筛选出6对多态性引物,产生17个多态性谱带,平均每个引物对扩增出2.8条多态性谱带;RAPD中从5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9个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50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5条多态性带。由此可以判断,多态性检出效率为AFLP>SSR>RAPD。⑵ 对263个AFLP标记,150个RAPD标记和17个SSR标记共430个标记用JoinMap 3.0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一张包含376个标记10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图谱总长度为809.1cM(235个AFLP标记,129个RAPD标记,10个SSR标记,1个SCAR标记和1个桔红心形态标记),标记间平均图距为2.2cM。每个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7~91之间,长度位于26.4~145.9cM 之间。⑶ 对DH群体标记的来源进行了分析。用于构建图谱的235个AFLP标记中,来自91-112的标记较多,有144个,占61.3%;来自T12-19的标记有91个,占38.7%。10个SSR标记中,来自91-112的标记有6个,占60%,来自T12-19的标记占40%,可见SSR产生的标记也是主要来自91-112。而在RAPD扩增中,来自91-112和T12-19的标记分别为65个和64个,比例相当。但整体看来,在连锁群的376个标记中,来自91-112的标记215个,占57.2%,来自T12-19的标记160个,占42.8%,两者比例基本持平。<WP=7>⑷ DH群体中不同的标记产生的偏分离比例也不相同。所构建的10个连锁群中,共产生149个偏分离标记,占39.8%,其中在0.01水平上的偏分离标记占25.9%,在0.05水平上的占13.9%。AFLP共产生97个偏分离标记,占所有AFLP标记总数的42.2%。其中偏向91-112的有52个,占53.6%,偏向T12-19的有45个,占46.4%,有偏向91-112的趋势。SSR产生的标记中有29.4%的偏分离比例,偏向91-112的占40%。RAPD共产生47个偏分离标记,占标记总数的33.3%,其中偏向91-112的有18个,占38.3%。由此可见,RAPD和SSR产生的偏分离标记主要偏向T12-19。从整体来看,3种标记产生的149个偏分离标记中,偏向91-112的有72个,偏向T12-19的有77个,分别占48.3%和51.7%,基本持平。⑸ 利用JoinMap3.0软件和区间作图法分析,共检测到4个抗北京TuMV-C4株系的QTLs位点。其中2个QTLs与白菜苗期抗性(人工接种鉴定)有关,命名为Tu1和Tu2。一个位于连锁群LG5a上,能解释表型变异的61.0%,当Tu1表现亲本91-112(高抗TuMV)的基因型时,具有降低病情指数10.61%的加性效应。另一个位于LG9上,能解释表型变异的14.7%,当Tu2表现亲本T12-19基因型时,具有增加病情指数5.22%的加性效应。表明除该2个QTLs位点外,可能还有许多效应值较小的QTLs没有检测到。田间成株期自然接种鉴定时检测到了另外的2个QTLs位点,一个位于LG3上,命名为Tu3,能解释表型变异的48.5%,当它表现亲本91-112的基因型时,能导致病情指数降低26.33%。另一个位于LG4上,命名为Tu4,能解释表型变异的32.0%,当它表现亲本T12-19的基因型时,能使病情指数增加17.27%。所以推断大白菜TuMV-C4抗性为不完全显性,至少受3对以上显性基因的控制,支持数量性状基因控制TuMV抗性的观点。该结果为开展大白菜TuMV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