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的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西方的艺术理念和女性主义运动思潮传入中国。在西方思想和艺术的影响下,中国的女性艺术家们完成了最初的启蒙,并在八十年代末期展开了中国本土的艺术实践。在八十年代末期至今的三十余年,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在艺术形式和主题表达方面不断变化和发展。本文从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在这些年的发展入手,以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女性艺术作品进行了解读,并对不同时代作品的对比和梳理。文章以三个十年间女性艺术作品的性别特征的变迁为中心,从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作品内涵方面对多个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出不同时间阶段女性艺术的性别特征。中国近三十年间的女性艺术中的性别特征呈现出淡化的趋势,具体来说,九十年代的女性艺术刻意追求艺术品质的性别差异,一部分艺术家关心自己作为女性的独特体验,另一方部分艺术家对于女性社会地位感到愤怒,性别成为这一时期女性艺术的主要特征;二十世纪初的女性艺术则缓和了许多,女艺术家们更关注女性群体的生存状况,利用社会学的视角去思考和观照作为群体的女性;在近十年间,女性艺术的性别特征更加减弱,无论是在艺术主题方面还是在表现形式方面,由性别所导致的差异不再成为显著的艺术特征。女性艺术在三十年间所产生的这一转向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在二十世纪末期传入中国后的结果之一,也是中国在市场经济下新的产物,但同时也离不开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